第2236章 尸易无限(141)(第3页)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摸了摸背包里的小铁钩,指尖蹭过铁钩磨圆的末端:“汉代列侯墓的暗格在东侧耳室的‘地砖’下,地砖是汉代的青灰砖,砖撬开——撬棍的顶端得包三层软布,别把砖面的纹路弄掉。而且暗格的‘铜环锁’在石门内侧,两个铜环间距两寸,得用小铁钩同时勾住往中间掰,差一点都打不开,我昨晚在木头上钉了两个铁环练手,你们再试试手感。另外,竹简奏章的竹片之间有‘丝线’,早就朽了,拿的时候得一片一片托,别让竹片散了架。”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听着远处的湖水声:“我听到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方向有游客的喧闹声,应该是在参观展厅。《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汉代列侯墓是‘鄱阳湖龙脉’的分支,暗格卡在‘水脉’上,地气纯但‘沙煞’重,是湖沙和金玉生出来的,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挡沙,朱砂护着竹简不被虫蛀。而且耳室的‘墙壁’有‘汉代彩绘’的残痕,走的时候别靠太近,风一吹就掉,景区的监控对着彩绘呢,得绕着走。”
我们在海昏侯国遗址公园附近找了家临湖的民宿,民宿老板是个南昌本地人,姓陈,祖上曾在遗址管理处工作:“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晚上六点闭馆,闭馆后会有保安分区域巡逻,列侯墓这边的保安九点会到湖边的亭子歇脚,你们可以那时候去。而且暗格的流沙层里有‘陶片’,是汉代的日用陶器,挖的时候别把陶片弄碎了,能看出当年的制陶工艺。”
陈老板还给我们泡了一壶庐山云雾茶:“喝这个能解腻,你们每天喝两杯,在墓里就不怕呛着湖沙了。另外,东侧耳室的地砖旁边有块‘刻字砖’,上面刻着‘东耳’二字,你们找到刻字砖,就找对暗格的位置了。”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适应南昌的气候,一边准备装备:林薇从县城的药店买了十包吸水棉和几卷无酸纸,吸水棉用来吸暗格里的积水,无酸纸用来包竹简;林浩网购了三把防滑撬棍和一卷细钢丝绳,钢丝绳的末端缠了软布,勾住金饼的时候不会刮伤刻字;老烟枪则把铜环锁的操作步骤画在纸上,让我们随时记;我和瞎子、阿古拉、巴特尔去东侧耳室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刻字砖的位置,腾格尔、小杨和达来则在民宿里练习用铁钩开铜环锁,确保两个铜环能同时发力。
出发那天,晚上九点半,风稍微小了点,我们裹紧外套,背着装备向海昏侯国遗址公园走去。夜色里的遗址格外安静,只有风声在草木间穿梭,东侧耳室的入口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陈老板之前跟我们说过,入口的铁门是电子锁,密码是海昏侯墓被发现的年份“2011”——他从公园的老员工那里听来的,准得很。
林浩输入密码,“嘀”的一声,门开了。我们轻手蹑脚地走进耳室,打开手电筒的弱光档,贴着墙壁慢慢走,避开监控镜头对着彩绘的方向。走了大概二十步,就看到了刻字砖,砖上的“东耳”二字清晰可见,砖缝比其他地方宽出半指,正是暗格的入口。
阿古拉把防沙网铺在刻字砖周围,用石头压住网边,再用撬棍插进砖缝,用巧劲慢慢撬,青砖“吱呀”一声被撬起一角,来。我们用塑料铲挖流沙,挖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挖到了一块青铜门,门内侧隐约能看到两个铜环,正是铜环锁。
腾格尔和小杨各拿一个小铁钩,同时伸进去勾住铜环,“一、二、三!”老烟枪喊着号子,两人同时往中间掰,铜环“咔”地一声弹开,青铜门缓缓向内打开,一股带着金属味的凉风涌出来——是汉代金饼和竹简奏章的味道!
“先吸积水!”老烟枪大喊,林薇赶紧拿出吸水棉,铺在暗格底部,把积水吸干净。我戴上无菌手套,先摸出一块沉甸甸的物件,托起来一看,是一枚圆形的金饼,饼面上刻着“一两”的字样,正是我们要找的汉代金饼!接着又摸出几片竹片,竹片上的汉代隶书清晰可见,有“上书朝廷”“俸禄记录”等字样,正是竹简奏章!
我们把金饼用软布一块一块包好,放进木盒;竹简则用无酸纸一片一片包好,再放进保湿箱,每片竹片之间都用湿毛巾隔开。刚把东西收拾好,突然,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我们撬地砖的时候,撬棍碰到了耳室的墙壁,发出了声响!“谁在里面?!”保安的喊声传来,手电筒的光在耳室里扫来扫去。
“快把地砖盖回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把青铜门推回原位,用铁钩把铜环锁复位,再把流沙填回坑里,将青砖撬回原来的位置,用泥土把砖缝填实,确保看不出撬动的痕迹。我们顺着耳室的门溜出去,躲进旁边的灌木丛,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门口,没发现异常,转身走了。
回到民宿后,我们把金饼和竹简放在桌子上,陈老板看到金饼,激动得直拍手:“这是汉代的‘马蹄金饼’啊!我在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见过类似的,没想到能见到真品!”他赶紧联系了江西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们连夜赶了过来,用专业的文物运输箱把金饼和竹简装走,还说要把这些文物送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展出,和海昏侯墓的文物一起研究,还原汉代列侯的生活和官制。
晚上,我们在民宿里庆祝,陈老板做了一桌南昌菜,有瓦罐汤、藜蒿炒腊肉、南昌炒粉,还有一壶四特酒。林薇喝了一口酒,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四川成都——金沙遗址附近蜀墓秘藏”。“我在古籍里看到,金沙遗址附近的‘古蜀王国墓’青铜神树是古蜀的祭祀礼器,上面刻着鸟纹,金箔饰件是古蜀人的装饰品,用纯金打造,是研究古蜀文化的重要资料,”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四川成都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巴特尔、腾格尔、小杨、达来对视一眼,都笑了。四川成都离这里千里之外,金沙遗址在成都平原上,冬天的成都湿冷刺骨,暗格里可能有“积水”和“沼气”,而且青铜神树残枝的枝干细,一碰就断,金箔饰件薄得像纸,一捏就皱,保护难度极大,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古蜀王国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沼气和防碰撞的装备,沼气得用检测仪先测,浓度高了可不能进去,青铜神树得用泡沫固定,放进特制的木箱,金箔饰件得用玻璃片夹着,别让它皱了。而且暗格的‘石门’是古蜀的‘鸟纹锁’,锁上刻着鸟纹,得按‘鸟头、鸟身、鸟尾’的顺序触摸,顺序错了石门会自动锁死,我已经让林浩查了鸟纹的结构,记熟了。”
林浩掏出手机,打开金沙遗址附近蜀墓的卫星图:“我查了,古蜀王国墓在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西侧,暗格在墓的‘祭祀坑’起来声音不一样。咱们得趁博物馆闭馆后进去,里面的监控是24小时的,得用信号屏蔽器把监控屏蔽了,再用黑布把镜头盖住。”
达来听到要去成都,眼睛里满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金沙遗址了!成都的火锅我在电视上见过,这次一定要尝尝。而且我力气大,扛木箱肯定没问题,遇到积水,我先把水抽干,保证青铜神树和金箔饰件不被泡坏,金箔我也会小心拿,保证不捏皱。”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四特酒泛着透明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南昌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鄱阳湖在灯光下泛着波光,风声还在轻轻吹着,像是在为我们的新旅程伴奏。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江西的南昌,到四川的成都,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西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江西的丘陵,到湖南的山地,再到四川的平原。远处的成都平原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像一座神秘的宫殿,古蜀王国墓的祭祀坑在博物馆西侧,隐约可见。
我抱着装有金饼照片的盒子,手里攥着玻璃片,心里满是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四川成都的古蜀王国墓展开,在那座神秘的祭祀坑暗格里,又有多少古蜀王国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青铜神树残枝和金箔饰件在等着我们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