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6章 尸易无限(191)
“晚上好各位,刚从潘家园回来,兜里还揣着俩刚收的小玩意儿,等会儿给大伙儿瞧瞧。”吴贤对着镜头笑了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瞬间冲淡了唐装带来的严肃感。他抬手调整了一下麦克风,屏幕上的弹幕立刻刷了起来——“贤哥今天又淘着啥宝贝了?”“求看新收的货!”“前排蹲鉴宝,我爷爷传的瓷碗等着排队!”
吴贤扫了眼弹幕,伸手从桌下拎出个牛皮纸包,慢悠悠打开:“先别急着鉴宝,今儿先跟大伙儿分享个新鲜的。下午在潘家园碰见个老爷子,揣着个小铜炉,说是家里传下来的,我瞅着有意思,就给收了。”他把铜炉放在镜头前,那是个巴掌大的宣德炉,炉身呈藏经色,表面泛着温润的包浆,炉底刻着“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规整有力。
“大伙儿先瞧瞧,这炉怎么样?”吴贤拿着铜炉转了一圈,让镜头能拍到每个细节。弹幕瞬间炸开——“看着像真的!这包浆太润了!”“款识不对吧?宣德炉的款好像没这么规整?”“我爷爷也有一个,跟这个长得差不多,后来鉴定是民国仿的。”
吴贤等弹幕刷得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开口:“这炉确实是仿的,但不是民国,是清中期的仿品。”他用指尖轻轻敲了敲炉身,传出清脆的“当当”声,“真宣德炉的铜质更密,声音更沉,而且款识的‘德’字,心字上面少一横,这是宣德炉的典型特征,你们看这个。”他把炉底凑近镜头,“这个‘德’字心字上面是有横的,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是仿品。”
“不过清中期的仿品也有价值,”吴贤继续说,“这炉的铜料用的是‘风磨铜’,跟真宣德炉的材质相近,而且包浆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做旧,市场价大概在五万到八万之间,我收的时候花了四万五,不算亏。”
弹幕里顿时一片“学到了”“贤哥眼真毒”,还有人调侃“潘家园老板哭晕在厕所”。吴贤笑着摆摆手,刚想往下说,后台突然弹出一条连麦申请,申请人头像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id叫“小杨爱收藏”。
“咱先接个连麦,看看这位朋友有啥宝贝。”吴贤点了同意,屏幕右侧立刻出现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个锦盒,神色有些紧张。
“贤哥好,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这个玉镯。”小杨把锦盒打开,拿出一只白色的玉镯,对着镜头举起来。那玉镯通体洁白,上面飘着几缕淡淡的绿,看着倒是通透。
“你先说说这玉镯的来历。”吴贤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目光落在玉镯上。
小杨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发颤:“这是我妈给我的,说是我姥姥传下来的,我最近准备结婚,想把它当彩礼给我女朋友,但是我朋友说这可能是假的,我心里没底,就想让您给看看。”
吴贤点点头,让小杨把玉镯放在窗边,借着自然光拍摄:“你把玉镯翻过来,看看内侧有没有纹路,再用手机手电筒照一下,让我看看里面的结构。”
小杨照着做了,镜头里的玉镯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里面能看到一些细微的絮状物。吴贤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又让小杨用指甲轻轻刮了刮玉镯表面:“有没有涩感?还是很光滑?”
“很光滑,一点涩感都没有。”小杨回答。
吴贤放下茶杯,语气肯定:“这是一只和田白玉镯,飘的是正阳绿,是真货。你看这玉镯的光泽,是油脂光泽,不是玻璃光,而且里面的絮状物是自然形成的‘棉’,分布很均匀,没有人工合成的痕迹。内侧的纹路是天然的玉纹,不是裂,所以这镯子品相很好。”
小杨一下子激动起来,声音都拔高了:“真的吗贤哥?那这镯子值多少钱啊?”
“你这镯子的玉质很细腻,白度能到一级白,飘绿也很正,”吴贤想了想,“如果没有裂的话,市场价大概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你姥姥传下来的,有年头了,还有收藏价值,好好留着吧。”
小杨兴奋得直搓手,连声道谢,弹幕里也全是“恭喜”“羡慕了”的评论。吴贤笑着跟小杨道别,刚挂断连麦,又一条连麦申请弹了出来,这次是个中年女人,id叫“玲姐”,手里拿着一幅卷轴。
“贤哥,麻烦您给看看这幅画,是我老公去年在拍卖会上拍的,花了三十万,我总觉得不对劲。”玲姐把卷轴打开,镜头里出现一幅山水画,落款是“八大山人”,画的是孤松怪石,笔触简练,画风冷峻。
吴贤的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让玲姐把画的细节一一展示:“你先把落款和印章给我看看,再翻到背面,看看有没有收藏印。”
玲姐小心翼翼地把画翻过来,背面盖着几个红色的印章,她一一指给吴贤看:“这是‘乾隆御览之宝’,这是‘石渠宝笈’,还有这个‘宜子孙’。”
吴贤盯着印章看了半天,又让玲姐用手机拍了画的笔触:“你看这松树的枝干,八大山人的笔触是‘中锋用笔’,线条刚劲有力,而且他画的石头是‘披麻皴’,层次分明。你这幅画的线条太柔了,而且皴法不对,是‘解索皴’,跟八大山人的风格不符。”
他顿了顿,继续说:“还有落款,八大山人的‘八’字是连笔的,像个‘哭’字,‘大’字和‘山’字也有特定的写法,你这幅画的落款太规整了,没有他那种狂放不羁的感觉。印章也有问题,‘乾隆御览之宝’的字体是隶书,你这幅画的印章是楷书,而且印泥的颜色太新,是现代的化学印泥,不是古代的朱砂印泥。”
玲姐的脸色一下子白了:“那……那这画是假的?三十万就这么打水漂了?”
“也不能说完全打水漂,”吴贤语气放缓,“这画是现代仿品,但仿的水平还不错,市场价大概在五千到一万之间,你老公应该是被拍卖会上的‘噱头’骗了。以后再买古董,一定要先做功课,或者找懂行的人跟着,别轻易相信拍卖会上的‘名家字画’。”
玲姐叹了口气,道谢后挂断了连麦。弹幕里顿时一片“心疼玲姐”“拍卖水太深”的评论,还有人分享自己被坑的经历。吴贤看着弹幕,无奈地摇摇头:“古董这行,水确实深,尤其是字画和瓷器,仿品太多,一不小心就会栽跟头。所以我一直跟大伙儿说,收藏要‘量力而行’,先从小件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别一上来就买高价货。”
他正说着,后台又弹出一条连麦申请,这次的id叫“老周玩古董”,头像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个青铜器。吴贤接了连麦,老人立刻开口:“贤哥,我这有个铜爵,你给看看是不是商代的。”
老人把铜爵放在桌上,那是个三足两耳的青铜器,爵身刻着复杂的纹饰,爵口有两个立柱,看起来古朴庄重。吴贤眼睛一亮,让老人把铜爵的各个部位都拍清楚:“你这铜爵看着不错,先说说来历。”
“这是我十年前在乡下收的,一个老农家里的,说是挖地挖出来的,我花了两万块钱收的。”老周笑着说,“这些年我一直自己玩,没找人看过,今天看你直播,就想让你给掌掌眼。”
吴贤盯着铜爵的纹饰看了半天,又让老人用手摸了摸爵身内侧:“有没有凹凸感?里面有没有铭文?”
“有凹凸感,里面好像有几个字,但是看不清楚。”老周回答。
吴贤点点头,语气带着一丝兴奋:“你这铜爵,大概率是商代晚期的真品。你看这纹饰,是‘饕餮纹’,商代的青铜器常用这种纹饰,而且纹路清晰,刀法流畅,是典型的商代风格。爵口的立柱是‘伞形柱’,三足是‘锥足’,这些都是商代铜爵的特征。”
他顿了顿,继续说:“里面的铭文应该是‘族徽铭文’,商代的青铜器很多都有这种铭文,记录家族的信息。你要是想确认,可以找专业的机构做个‘碳十四检测’,如果确定是商代的,市场价至少在五十万以上,你这两万块钱花得太值了!”
老周一下子激动得站了起来,声音都有些发抖:“真的吗贤哥?我这十年没白收藏!”
“真的,”吴贤笑着说,“你这铜爵品相很好,没有明显的损坏,而且纹饰完整,是件难得的珍品。以后好好保管,别轻易出手,收藏价值还会涨。”
老周连声道谢,挂断连麦后,弹幕里瞬间炸开了锅——“我的天!五十万!老周赚翻了!”“贤哥这眼太毒了!一眼就看出是真品!”“求老周地址,我想去看铜爵!”
吴贤看着弹幕,无奈地笑了:“大伙儿别激动,老周也是运气好,碰到了真品。其实乡下确实能收到好东西,但现在越来越少了,而且假货也多,想捡漏没那么容易。”
他抬手看了看表,已经快十点了:“今儿直播差不多快到点了,最后再跟大伙儿分享个小技巧,鉴别青铜器的时候,除了看纹饰和形制,还可以用‘闻’的方法。真品青铜器有一股淡淡的土腥味,而仿品有化学味或者油漆味,不过这个方法需要经验,新手别轻易尝试,免得损坏器物。”
他刚说完,后台突然弹出一条紧急连麦申请,id叫“紧急求助小李”,头像是个年轻人,神色慌张,手里捧着个瓷瓶,瓶身上有一道明显的裂缝。吴贤皱了皱眉,点了同意:“这位朋友,怎么了?慢慢说。”
小李急得快哭了:“贤哥!我这瓷瓶是我爸的宝贝,说是清代的青花瓷,我刚才不小心给摔了,您看看还有没有修的价值?要是修不好,我爸非打死我不可!”
吴贤让小李把瓷瓶放在镜头前,那是个青花缠枝莲纹瓶,瓶身修长,青花颜色浓艳,虽然有一道裂缝,但纹饰完整,没有缺角。吴贤仔细看了看,语气放缓:“你这瓷瓶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瓶,青花用的是‘浙料’,颜色浓艳,纹饰是‘缠枝莲纹’,是康熙年间的典型器物。虽然有一道裂缝,但没有缺肉,修的价值还是有的。”
“真的能修吗?”小李眼睛一亮,急忙问道。
“能修,”吴贤点头,“你可以找专业的‘金缮’师傅,用金粉和天然漆把裂缝补上,不仅能修复,还能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修复后的价值虽然会降,但比碎了强。不过一定要找靠谱的师傅,别找那种用胶水粘的,会损坏器物。”
小李松了口气,连声道谢,弹幕里也全是“虚惊一场”“金缮修复很美的”的评论。吴贤看着小李挂断连麦,对着镜头笑了笑:“今儿的直播就到这儿吧,大伙儿有什么宝贝,明天晚上八点再来连麦,记住,收藏最重要的是开心,别因为一件器物影响了心情。”
他刚想关闭直播,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大额打赏,id叫“神秘收藏家”,打赏了十发“火箭”,附带一条留言:“贤哥,明天我带件‘重器’来,给大伙儿开开眼。”
吴贤挑了挑眉,对着镜头说:“那我可等着,明天晚上八点,咱们不见不散。”说完,他关闭了直播,屏幕暗了下来,只留下满屏的“明天见”和对“重器”的期待。
吴贤摘下耳机,揉了揉太阳穴,起身走到博古架前,拿起那只清中期的宣德炉,轻轻摩挲着炉身。他知道,明天的直播肯定不简单,那个“神秘收藏家”既然敢说带“重器”,要么是真有宝贝,要么是来砸场子的,不管是哪种,他都得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