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6章 尸易无限(191)(第2页)

 

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博古架上,那些沉默的古董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吴贤看着手中的宣德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喜欢这种与古董对话的感觉,也喜欢把自己的知识分享给别人,哪怕会遇到质疑和挑战,他也乐在其中。

 

明天,又会是一场新的鉴宝之旅。

 

第二天晚上七点五十,“贤哥鉴宝”的直播间提前十分钟亮起预热画面,背景里的博古架被重新整理过,最显眼的位置摆上了昨晚那只清中期宣德炉,炉身的藏经色在暖光下泛着细腻包浆。吴贤还没出镜,弹幕已经刷得密密麻麻——“蹲神秘收藏家的重器!”“贤哥快出来!别吊胃口了!”“昨天老周的铜爵太绝了,今天还能看到真品吗?”

 

八点整,吴贤准时出现在镜头前,今天换了件墨色暗纹唐装,手腕上的星月菩提换成了串小叶紫檀,指尖还多了个翡翠扳指,衬得手指格外修长。“晚上好各位,看大伙儿这弹幕,是都等着看‘重器’呢?”他笑着拿起桌上的紫砂壶,慢悠悠倒了杯茶,“别急,咱们先按老规矩来,先连两个常规鉴宝,等那位神秘朋友来了再开眼。”

 

话音刚落,后台连麦申请就涌了上来,吴贤随手点了个id叫“小雅玩玉石”的用户。屏幕右侧很快出现个扎着马尾的姑娘,手里捧着个锦盒,脸上带着点腼腆:“贤哥好,我想让您看看我这个玉坠,是我过生日我妈送的,说是和田玉,我总觉得像玻璃的。”

 

姑娘打开锦盒,拿出个水滴形的玉坠,通体翠绿,中间嵌着颗小钻石,在镜头下闪着光。吴贤让她把玉坠凑近灯光:“你先说说这玉坠摸着手感怎么样?有没有冰凉的感觉?”

 

“有!特别凉,而且摸久了也不怎么变温。”小雅赶紧回答,又用指甲轻轻刮了刮玉坠表面,“还特别光滑,没有划痕。”

 

吴贤点点头,又让她把玉坠放在白纸上:“你看这玉坠的颜色,有没有深浅变化?还是均匀得像涂了颜料?”

 

“有变化!边缘颜色浅点,中间深点,还有点像云彩的纹路。”

 

“那就是真的和田玉,而且是‘碧玉’。”吴贤语气肯定,“你这玉坠的颜色是‘菠菜绿’,是碧玉里的好颜色,里面的纹路是‘玉筋’,是天然碧玉的特征。要是玻璃仿的,颜色会特别均匀,而且摸着手感发闷,没有冰凉感。不过你这玉坠中间的钻石是后嵌的,有点破坏玉的整体性,要是纯玉坠,价值还能再高些。”

 

小雅眼睛一亮:“那这玉坠值多少钱啊?我妈说花了两万多。”

 

“差不多,市场价就在两万到三万之间,你妈没骗你,好好戴着吧。”

 

小雅开心地连声道谢,挂断连麦后,弹幕里全是“羡慕了”“我妈啥时候也给我买”的评论。吴贤笑着喝了口茶,又点了个id叫“老张爱瓷器”的连麦申请。

 

屏幕右侧出现个穿着格子衫的中年男人,手里捧着个青花瓷碗,碗口有个小缺口。“贤哥,我这碗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说是民国的,您给看看值不值钱?”老张把瓷碗翻过来,碗底印着“大清乾隆年制”的蓝料款。

 

吴贤让他把碗身的花纹拍清楚——碗身上画着“缠枝莲纹”,颜色是淡雅的青花,还有点晕染的痕迹。“你这碗确实是民国的,但不是乾隆年的,是‘民国仿乾隆’。”他指着碗口的缺口,“你看这缺口的断面,是不是有点粗糙?要是真乾隆年的瓷碗,断面会很细腻,而且青花的颜色会更浓艳,晕染的痕迹也更自然。民国仿品的青花颜色偏淡,画工也没那么精细。”

 

老张有点失望:“那这碗是不是不值钱了?”

 

“也不是,”吴贤笑着说,“民国仿乾隆的瓷器也有收藏价值,尤其是你这碗没什么大毛病,就一个小缺口,市场价大概在三千到五千之间。要是没缺口,还能再贵点。你要是想修,找个靠谱的锔瓷师傅,修好了不仅能用,还能当个‘锔瓷摆件’,说不定还能升值。”

 

老张顿时来了精神:“真的啊?那我明天就去找师傅修!”

 

刚挂断老张的连麦,后台突然弹出一条连麦申请,id正是“神秘收藏家”,头像换成了个黑色的礼盒,附带留言:“贤哥,准备好了,现在连麦?”

 

吴贤眼睛一挑,点了同意。屏幕右侧很快出现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捧着个黑色礼盒,背景是个装修豪华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古董。“贤哥,久等了。”男人声音低沉,打开礼盒,露出个用红绸包裹的物件,“今天给大伙儿带来的,是件‘宋代汝窑笔洗’。”

 

这话一出,弹幕瞬间炸了——“我的天!汝窑!五大名窑之首啊!”“真的假的?汝窑存世量才几十件吧?”“不会是仿的吧?”

 

吴贤的表情也严肃起来,身体微微前倾:“这位朋友,麻烦你把笔洗拿出来,让镜头拍清楚每个细节,尤其是釉色和开片。”

 

男人小心翼翼地把笔洗从礼盒里拿出来,那是个椭圆形的瓷洗,通体天青色,表面有细密的裂纹,像冰面碎裂的纹路,底部有三个细小的支钉痕。“贤哥应该知道,汝窑的特点是‘天青色釉,蟹爪纹,芝麻钉’,我这只笔洗全符合。”男人把笔洗翻过来,底部的支钉痕清晰可见,“而且这是我三年前在香港拍卖会上拍的,花了两千三百万。”

 

弹幕里瞬间一片“卧槽”“两千三百万!”“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吴贤没管弹幕,紧盯着镜头里的笔洗:“麻烦你把笔洗凑近灯光,我看看釉面的光泽,再用手轻轻摸一下,感受一下釉面的光滑度。”

 

男人照做了,笔洗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没有刺眼的反光。“釉面很光滑,像婴儿的皮肤一样,而且摸着凉凉的,这是汝窑的‘酥油光’特征。”男人解释道,又指着开片,“你看这开片,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做的,里面还有点土沁,是老物件的证明。”

吴贤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你这只笔洗,釉色确实像汝窑,但有三个地方不对。”

 

男人的脸色微微一变:“哦?贤哥说说看。”

 

“第一,汝窑的天青色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偏淡蓝,你这只笔洗的颜色偏深绿,更像‘官窑’的颜色。”吴贤指着笔洗的边缘,“第二,汝窑的支钉痕是‘芝麻钉’,特别细小,而且是白色的,你这只笔洗的支钉痕有点大,颜色偏黄,是仿品常用的‘铁钉’。第三,汝窑的开片是‘蟹爪纹’,纹路是斜着的,你这只笔洗的开片是‘直纹’,更像‘哥窑’的开片。”

 

他顿了顿,继续说:“还有,你说这是香港拍卖会拍的,能不能说说拍卖会的名称和时间?真正的汝窑笔洗拍卖,都会有详细的记录,而且存世量极少,每一件都有编号,你这只笔洗,我在任何汝窑收藏记录里都没见过。”

 

男人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语气也变得生硬:“贤哥是在质疑我这只笔洗是假的?我可是花了两千三百万拍的,难道还不如你一个主播懂行?”

 

“我不是质疑你,是根据器物本身的特征判断。”吴贤语气平静,“古董鉴定只看器物,不看价格和出处。你这只笔洗,应该是‘现代高仿品’,仿的水平很高,市场价大概在五十万到一百万之间,跟两千三百万比,确实差得远。你要是不信,可以找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做个‘热释光检测’,一测就知道年代了。”

 

男人盯着镜头看了几秒,突然冷笑一声:“我看你是没见过真汝窑,才会说我这只是仿品!算了,跟你多说无益!”说完,他直接挂断了连麦。

 

弹幕里顿时一片哗然——“这神秘收藏家是来砸场子的吧?”“贤哥说得有道理啊,汝窑哪有那么容易见到?”“说不定他自己也被骗了,花了两千三百万买了个高仿品,太惨了。”

 

吴贤看着弹幕,无奈地摇摇头:“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很多人觉得‘贵的就是真的’,尤其是拍卖会上的东西,总觉得有保障,其实不然。高仿品的技术现在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能骗过资深藏家,所以一定要做科学检测,不能只看表面特征。”

 

他刚说完,后台又弹出一条连麦申请,id叫“李教授”,头像是个戴着老花镜的老人,背景是个实验室。吴贤接了连麦,老人笑着说:“小吴,刚才那只汝窑笔洗我也看见了,你说得对,那就是个高仿品,我去年还鉴定过一只几乎一样的,也是现代仿的。”

 

“李教授!您怎么来了?”吴贤惊喜地坐直了身体,“您可是古董鉴定界的泰斗,能来我直播间,太荣幸了。”

 

李教授摆摆手:“我也是你粉丝,天天看你直播,觉得你说得挺实在的。刚才那小伙子太固执了,其实高仿品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接受事实。对了,我今天也带了件东西,想让你帮我看看,算是给大伙儿出个题。”

 

李教授从桌上拿起个小铜盒,打开后里面是枚印章,印章通体红色,刻着复杂的花纹。“这是枚‘鸡血石印章’,你看看是昌化鸡血石还是巴林鸡血石,年份多久。”

 

吴贤眼睛一亮,让李教授把印章的细节拍清楚——印章的“血”是鲜红色,分布不均匀,有“血丝”,底座是白色的“地子”。“李教授,您这枚印章是昌化鸡血石,而且是‘冻地鸡血石’,地子像冻住的冰一样透明,血的颜色是‘活血’,是昌化鸡血石里的好品种。年份应该是清代的,您看印章的包浆,还有刻字的刀法,是清代‘浙派’的风格,而且印章上的‘印泥’是老朱砂印泥,颜色已经发暗,不是现代的化学印泥。”

 

李教授哈哈大笑:“不错不错!小吴眼光很准!这枚印章确实是清代的昌化冻地鸡血石,是我早年从一个老藏家手里收的,现在市场价大概在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看来你不仅懂瓷器青铜器,玉石印章也很在行啊!”

 

弹幕里顿时一片“厉害”“贤哥全能啊”“李教授都认可了”的评论。吴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是跟书本和老藏家学的,比李教授您还差得远。”

 

“别谦虚了,现在年轻人里懂古董的不多了,你能坚持做鉴宝直播,把知识分享给大家,很难得。”李教授点点头,“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合作做期节目,给大伙儿讲讲古董鉴定的小技巧。”

 

“那太好了!我求之不得!”吴贤兴奋地说。

 

又聊了几句,李教授挂断了连麦。吴贤看了看表,已经快十点了:“今儿直播差不多要结束了,最后再跟大伙儿说几句。古董收藏,最重要的是‘心态’,别想着靠它发大财,也别因为买了假货就灰心。每一件古董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收藏的不仅是器物,更是历史和文化。以后大伙儿有什么宝贝,随时来直播间找我,咱们一起交流学习。”

 

他刚想关闭直播,后台突然又弹出一条连麦申请,id叫“小王救急”,头像是个年轻人,手里捧着个瓷瓶,神色慌张:“贤哥!求您帮我看看这瓷瓶!我爸把家里的钱都拿去买这个了,说是明代的青花瓷,要是假的,我们家就完了!”

 

吴贤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赶紧点了同意。屏幕右侧的年轻人眼圈通红,手里的瓷瓶用报纸包着,露出的部分能看到青花花纹。“你别着急,慢慢说,把瓷瓶拿出来,让我看看细节。”吴贤放缓语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

 

年轻人颤抖着打开报纸,露出个一米多高的青花瓷瓶,瓶身上画着“青花缠枝莲纹”,瓶口有个小裂纹,瓶底印着“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识。“这是我爸昨天在一个古董商手里买的,花了八十万,说是明代宣德年的,还说能升值到几百万。我觉得不对劲,跟他吵了一架,他还说我不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