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尸易无限(209)(第3页)
“真没想到,咱们能发掘出这么多珍贵的南宋文物,还能举办这么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厅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观众,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南宋的故事,现在通过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南宋历史的真实和厚重。尤其是那幅马远的山水画,太漂亮了,简直就像真的一样。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还想参与更多的考古发掘,去发现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杨看着展柜里的南宋官窑瓷和金银器,感慨地说:“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这次南宋文物的发掘和特展,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南宋历史,也让大家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们作为考古工作者,责任就是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老烟枪抽着烟,望着远处的西湖,眼神里满是怀念:“这次太庙山的发掘,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那些文书、瓷器、书画,就像一个个老朋友,向我们讲述着南宋时期的故事。我这辈子挖过不少古墓,见过不少文物,但南宋的文物最让我难忘,因为它们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还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仿佛在告诉我们,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但它的文化和艺术依然辉煌灿烂。”
阿贵则拿着一本刚出版的《南宋皇室文书集释》,兴奋地对我们说:“这是我这六个月的心血结晶,里面收录了这次发掘的所有南宋文书,还有详细的解读和注释。这本书不仅能为考古专家和历史学者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也能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了解南宋的历史和文化。以后我还要继续研究南宋历史,争取能解读出更多的历史细节,还原更真实的南宋风貌。”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期待。从西藏日喀则的吐蕃墓葬到云南大理的南诏国墓葬,再到浙江杭州的南宋皇室墓葬,我们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见证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文明辉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一次发掘,都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而我们,正是这些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就在“南宋皇室文物特展”举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张教授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福建文物局的紧急电报——在福建泉州附近发现了一座元代的海外贸易商人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元代海外贸易文书、外国货币和陶瓷器,但墓葬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严重破坏,很多文物被盗走,当地文物局希望我们能立刻前往协助进行抢救性发掘。
“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胖子一下子跳了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泉州可是元代的重要港口,号称‘东方第一大港’,海外贸易非常繁荣。这座墓葬里的文物肯定有很多外国特色,比如阿拉伯银币、波斯陶瓷、印度珠宝,说不定还有用阿拉伯文、波斯文书写的贸易文书!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去泉州!”
shirley杨也面露期待地说:“元代的海外贸易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鼎盛时期,泉州作为重要的贸易港口,留下了大量的海外贸易遗迹和文物。这座商人墓葬的文物,对研究元代的海外贸易、中外文化交流和泉州港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盗墓贼的破坏肯定很严重,我们得尽快出发,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护好剩下的遗址和遗存。”
老烟枪想了想,说:“福建泉州的气候潮湿多雨,夏季还常有台风,墓葬里的文物容易受潮发霉,尤其是文书和丝织品。咱们得准备好防潮设备、除霉剂和文物修复材料,还要带足应对台风的物资,比如加固帐篷的钢绳、防水布等,确保发掘工作能顺利进行。另外,泉州的海外贸易文物中有很多外国货币和陶瓷器,这些文物比较脆弱,搬运和保存时都要格外小心。”
阿贵则激动地说:“元代的海外贸易文书可能有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多种文字,虽然我对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不太熟悉,但我可以负责汉文文书的解读和整理,还能帮忙记录和分类其他文字的文书,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帮助。而且,泉州是元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墓葬里可能会有反映不同文化融合的文物,比如带有中国和外国风格的陶瓷器、首饰等,这对研究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太重要了。咱们赶紧出发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外国货币和贸易文书了!”
我们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别了周局长和浙江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踏上了前往福建泉州的旅程。火车在江南的水乡和福建的山地间穿行,窗外的景色从西湖的秀丽变成了泉州港的繁忙,远处的晋江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城市中蜿蜒流淌,最终汇入茫茫大海。
我看着身边的伙伴,他们脸上都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仿佛已经看到了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中那些珍贵的外国货币、陶瓷器和贸易文书。我知道,前方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潮湿的气候、频繁的雨水,还有复杂的发掘工作和未知的危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保护好这座元代海外贸易商人墓葬和里面的文物,让它们重见天日,向世人展示元代泉州港的繁荣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魅力。我们的文物保护之路,还在继续,而那段发生在泉州港的元代海外贸易历史,也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和探索……
火车抵达泉州站时,福建文物局的陈局长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张墓葬的勘探图,神情焦急地说:“墓葬在泉州东郊的后渚港附近,是当地的渔民在清理滩涂时发现的。盗墓贼已经在墓葬里挖了三个盗洞,我们在盗洞里发现了一些元代的青花瓷碎片和阿拉伯银币残片,情况非常危急。”
我们跟着陈局长往后渚港方向赶,路上,他继续介绍:“从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文物残片来看,墓主人应该是元代泉州的一位大商人,名叫‘蒲寿庚’(与元代着名海商蒲寿庚同名,推测为其家族成员),主要经营与阿拉伯、波斯的贸易,家境非常富裕,墓葬里的文物数量可能非常多。元代泉州的海外贸易文物存世量虽然不少,但像这样保存相对完整的商人墓葬还是第一次发现,对研究元代海外贸易和泉州港的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抵达后渚港时,墓葬周围已经搭起了临时的防雨棚和遮阳棚,几名考古队员正拿着工具在清理盗洞周围的泥土。陈局长指着一个深约6米的盗洞说:“这就是通往主墓室的盗洞,我们用探地雷达扫过,主墓室的底部有积水,里面还有大量的文物堆积,随时可能有坍塌的危险。”
老烟枪蹲在盗洞边,用手指捻了一点泥土,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土里有海水的咸味,说明墓葬曾经被海水浸泡过,文物容易受到盐碱的侵蚀。咱们得先在盗洞周围搭建排水系统,把主墓室里的积水抽出去,再用中和剂处理文物表面的盐碱,防止文物进一步受损。另外,泉州的夏季多台风,咱们得尽快加固帐篷,准备好防风防雨的设备。”
shirley杨拿出便携式文物探测仪,在盗洞周围扫了扫:“探测仪显示下面有大量的陶瓷器和金属物品,应该是元代的青花瓷和外国货币。咱们得先制定详细的发掘方案,分区域清理文物,避免在清理过程中损坏文物。”
阿贵则蹲在盗洞边,仔细观察着泥土里的碎片,突然捡起一片带有文字的瓷片:“你们看!这是元代青花瓷的瓷片!上面有阿拉伯文!虽然只有几个字,但能看出是元代的典型字体,说明这件青花瓷是专门用于出口阿拉伯地区的,是元代海外贸易的重要实物证据!”他小心翼翼地把瓷片放进密封袋,又在笔记本上画出文字的形状,“主墓室里说不定有完整的青花瓷和阿拉伯文贸易文书。”
胖子则在搭建排水系统,他扛着水泵和水管,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很快就把水管接到了盗洞里,开始抽水:“泉州的水真多,这积水不知道要抽到什么时候。等水抽干了,咱们就能进去发掘了,希望能找到阿拉伯银币和波斯陶瓷,我还没见过元代的外国货币呢!”
接下来的四天,我们一直在进行发掘前的准备工作。老烟枪每天都会煮一大锅祛湿的草药水,分发给所有人,还在帐篷周围撒上艾草和雄黄,防止蛇虫侵扰。有天下午,天气预报说晚上有台风,老烟枪立刻带着胖子和考古队员们加固帐篷,用钢绳把帐篷固定在周围的木桩上,还在帐篷周围挖了一圈排水沟:“台风天气很危险,咱们得做好万全准备,不能让帐篷被风吹倒,也不能让雨水灌进帐篷里损坏文物。”
shirley杨则在整理文物修复工具,她将青花瓷修复胶水、金属文物除锈剂、文书加固剂等工具分类打包,还特意准备了几卷无酸纸,用于存放文书残片:“元代的青花瓷和金属货币都非常脆弱,修复时必须格外小心,一点差错都不能有。而且,海外贸易文书可能是用多种文字书写的,保存起来也需要特殊的方法。”
阿贵则每天都在研究盗洞里清理出来的瓷片和银币残片,他对照着随身携带的《元代海外贸易史》和《阿拉伯文词典》,尝试解读瓷片上的阿拉伯文。有天上午,他突然兴奋地喊道:“我解读出一部分了!这瓷片上的阿拉伯文意思是‘真主保佑’,说明这件青花瓷是为阿拉伯穆斯林制作的,体现了元代海外贸易的针对性和多样性!”
积水抽干、主墓室环境稳定后,我们开始准备进入主墓室。我们穿着防水服,戴着安全帽,沿着加固后的盗洞慢慢往下爬。盗洞很狭窄,爬了约6米,终于到达主墓室。主墓室的规模很大,约30平方米,顶部有彩绘的“航海图”,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看到船只、海洋和岛屿的轮廓。墓室的中央放着一具木质棺椁,棺椁已经腐朽,露出了里面的尸骨。棺椁的周围散落着大量的文物,有青花瓷、青瓷、阿拉伯银币、波斯金币、金属首饰,还有几卷用丝绸包裹的文书,部分文物表面还残留着盐碱的白色痕迹。
“太好了!这么多文物!”陈局长激动地说,“咱们得小心清理,把每一件文物都妥善保存起来。”
shirley杨用工兵铲小心地清理文物周围的泥土,然后用软毛刷轻轻扫去文物表面的灰尘和盐碱:“这是一件元代青花瓷瓶,上面绘着‘缠枝莲纹’,还有阿拉伯文装饰,是典型的‘外销瓷’,专门用于出口阿拉伯地区。你们看这瓷瓶的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浓艳,是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