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4章 尸易无限(209)(第2页)

 

 阿贵则每天都在研究那片文书残片,他对照着《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尝试解读残片上的文字。有天下午,他突然兴奋地喊道:“我解读出一部分了!这残片是南宋户部的‘赋税文书’,上面写着‘淳熙十年,临安府岁入粮米二十万石’,淳熙十年是公元1183年,正好是孝宗皇帝在位时期,和墓主人谢氏的生活年代吻合!”
 

 积水终于在第四天上午抽干,洞内湿度也通过除湿机降到了65。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安全帽,沿着加固后的盗洞慢慢进入主墓室。主墓室约25平方米,顶部有彩绘的“星象图”,虽然大部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看到北斗七星的轮廓。墓室中央停放着一具石藏子,石藏子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的“凤纹”和“缠枝莲纹”,正是南宋皇室墓葬的典型装饰。石藏子的周围散落着大量文物,有破碎的瓷器、金银器残片、丝绸朽痕,还有几卷浸泡在泥水中的文书。
 

 “这石藏子应该就是谢皇后的棺椁!”周局长激动地说,“咱们小心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珍贵文物。”
 

 shirley杨和几名考古队员一起,用特制的工具慢慢撬开石藏子的盖子。随着“吱呀”一声轻响,石藏子被打开,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丝绸,虽然已经腐朽发黑,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的“云纹”图案。丝绸上放着一具尸骨,尸骨周围摆放着大量陪葬品:金冠、玉簪、银手镯、铜制香炉,还有几件完整的瓷器,其中一件粉青釉瓷瓶,釉色温润,开片均匀,正是南宋官窑瓷的典型代表。
 

 “太好了!这是完整的南宋官窑瓷瓶!”胖子兴奋地说,“你看这釉色,多漂亮啊,比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复制品还要精美!”
 

 张教授仔细观察着瓷瓶,点点头说:“这是南宋官窑中的‘粉青釉弦纹瓶’,属于皇室专用器物,存世量极少,堪称国宝。=@)完°3*本±?&神{站¨?° .)%首d发?你们看瓶底的‘官’字款,正是南宋官窑的标志。”
 

 阿贵则将注意力放在了石藏子角落的几卷文书上,他小心翼翼地将文书从泥水中捞出,用无酸纸轻轻吸干水分:“这些文书是用竹纸书写的,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还能辨认。你们看这卷,上面写着‘谢皇后起居注’,记载了谢皇后的日常活动,比如‘淳熙十二年春,皇后幸玉津园,观牡丹’,对研究南宋皇室生活太重要了!”
 

 shirley杨则在清理丝绸朽痕时,发现了一件精美的“蹙金绣香囊”,香囊虽然已经破损,但上面的金线依然闪烁着光泽:“这是南宋宫廷特有的‘蹙金绣’工艺,用金线在丝绸上刺绣,工艺极为精湛。香囊上的‘双凤纹’,也是南宋皇室的典型纹饰,能保存下来真是个奇迹。”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在主墓室里清理文物。阿贵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文书的整理和解读上,他将文书残片按照内容分类,用无酸纸小心包裹,然后逐字逐句地辨认。有天深夜,他突然从睡袋里爬起来,举着一卷刚拼接好的文书跑到我们帐篷:“重大发现!这卷文书是南宋孝宗皇帝给谢皇后的‘诏书’!上面写着‘皇后谢氏,贤淑恭谨,辅佐朕躬,特赐金千两,锦百匹,以表嘉奖’,还盖有‘皇帝之宝’的印玺,这可是南宋皇室的重要文献,太珍贵了!”
 

 shirley杨在修复那件南宋官窑瓷瓶时,发现瓷瓶的颈部有一道细小的裂痕,她用特制的胶水小心修补,再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很快就将裂痕修复得几乎看不出来:“南宋官窑瓷非常脆弱,修复时必须格外小心,一点差错都不能有。这件瓷瓶能完整保存下来,已经是万幸了。”
 

 老烟枪则每天都会检查文物储存室的温湿度,确保文书、丝织品和瓷器处于适宜的保存环境。他还在储存室里放了几包干燥剂,定期更换,防止文物受潮:“这些文物都是南宋历史的重要见证,要是因为保存不当受损,咱们可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
 

 就在我们准备清理耳室的时候,警方传来了好消息——他们根据我们提供的盗墓贼留下的工具和脚印,在杭州的一个古玩市场抓获了三名盗墓贼,还缴获了大量被盗的南宋文物,包括金簪、玉璧、文书残片和几件瓷器碎片。
 

 “太好了!这些文物终于追回来了!”周局长接到电话后,激动地在帐篷里来回踱步,“盗墓贼交代,他们还把一件完整的南宋官窑瓷碗卖给了一个叫‘老顾’的文物贩子,这个‘老顾’长期在江浙一带倒卖古代文物,警方已经展开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将他抓获,追回被盗的瓷碗!”
 

 我们跟着警方去了古玩市场的临时扣押点,看到缴获的文物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其中一卷文书残片引起了阿贵的注意。他仔细一看,兴奋地说:“这是南宋着名大臣辛弃疾的手书残片!上面的字迹豪放洒脱,和我见过的辛弃疾手札拓片一模一样!上面还能看到‘醉里挑灯看剑’的字样,应该是他晚年所作的词稿残片!”这一发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要知道,辛弃疾的手书真迹存世极少,这卷残片的价值不可估量。
 

 在缴获的文物中,还有一枚金质的“皇后之宝”印玺残片,虽然只剩下一半,但上面的篆字依然清晰可辨。周局长拿着残片,感慨地说:“这枚印玺应该是谢皇后的随身之物,是她身份地位的象征,要是能找到另一半就好了。”
 

 回到太庙山发掘现场后,我们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然后开始清理东耳室和西耳室。东耳室里存放着大量的南宋文书和账簿,大部分都是皇室的财政记录和宫廷用度清单,其中一卷账簿详细记载了南宋宫廷每年的瓷器采购数量和花费,比如“淳熙十三年,官窑瓷百件,花费银五千两;民窑瓷三百件,花费银两千两”,这为研究南宋官窑的生产规模和瓷器价格提供了重要依据。
 

 阿贵拿着这卷账簿,对照着《宋会要辑稿》中的记载,兴奋地说:“史书中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载非常简略,这卷账簿不仅写了采购数量和花费,还提到了官窑的工匠人数和烧制周期,说‘官窑工匠五十人,月产瓷十件’,这对研究南宋官窑的生产制度太关键了!”
 

 西耳室里则存放着大量的瓷器和金银器,有南宋官窑的粉青釉瓷盘、米黄釉瓷碗,还有银质的酒壶、金质的筷子等。shirley杨在一个银质酒壶的底部发现了一行小字,用软毛刷清理掉灰尘后,辨认出是“淳熙十四年,临安府银作局造”:“淳熙十四年是公元1187年,银作局是南宋宫廷专门制作金银器的机构,这说明这件酒壶是宫廷御用之物,工艺非常精湛。”
 

 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在西耳室的一个木箱里,我们发现了几幅保存完好的南宋书画。其中一幅是山水画,画面上峰峦叠嶂,江水浩渺,落款处写着“马远作”。“马远!”张教授激动地说,“马远是南宋着名的画家,号称‘马一角’,他的作品存世极少,这幅画应该是他的早期作品,太珍贵了!”
 

 随着耳室清理工作的推进,我们对这座南宋皇室墓葬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文书记录,我们确定墓主人就是南宋孝宗皇帝的皇后谢氏,她一生贤淑恭谨,辅佐孝宗治理朝政,深受孝宗的宠爱和百姓的爱戴。她的墓葬规模宏大,陪葬品丰富,不仅有大量的金银器、瓷器和书画,还有许多反映南宋宫廷生活和政治制度的文书,为研究南宋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浙江文物局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当地的官员、考古专家和市民都赶来参加。周局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浙江文物保护先进集体”的奖牌,还邀请我们参加南宋文物特展的筹备工作。
 

 “这些文物是南宋历史文化的瑰宝,”周局长在庆祝仪式上说,“我们打算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一场‘南宋皇室文物特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宋的历史文化,了解临安作为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了解南宋皇室的生活风貌。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爽快地答应了周局长的邀请,开始参与特展的筹备工作。shirley杨负责文物的展示设计,她根据文物的种类和历史背景,将展示区分为“宫廷生活”“工艺艺术”“历史文献”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采用了对应的场景布置,比如“宫廷生活”区还原了南宋皇后的卧室和书房,摆放着仿制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工艺艺术”区展示了南宋官窑瓷、金银器和书画,让观众能直观地感受南宋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魅力;“历史文献”区则陈列了南宋的文书和账簿,辅以文字说明,让观众了解南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阿贵则负责展览的讲解和文物解读,他编写了详细的讲解词,还制作了南宋历史年表和临安都城地图,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南宋的历史背景和都城布局。他还在展览中设置了“文书临摹区”,准备了仿制的竹纸和毛笔,让观众亲手临摹南宋的文书,感受南宋书法的魅力。有不少书法爱好者都在临摹区驻足,认真地临摹着辛弃疾的词稿残片,感受着南宋文人的豪放情怀。
 

 老烟枪则在博物馆的院子里搭建了一个“南宋草药园”,种植了南宋时期常见的艾草、薄荷、金银花等植物,还设置了科普展板,介绍这些植物在南宋时期的用途,比如艾草用于驱蚊和入药,薄荷用于清热解暑,金银花用于清热解毒,让观众了解南宋的医药文化和生活方式。他还经常在草药园里给观众讲解草药的知识,不少观众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向他请教一些简单的草药使用方法。
 

 胖子则负责文物的搬运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博物馆,仔细检查每一个展柜的锁具和玻璃,确保文物的安全。他还会在展厅里巡逻,向观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遇到有观众靠近展柜太近或者想用手触摸展柜,他都会耐心地提醒:“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非常脆弱,咱们得小心保护,让它们能流传给更多的人看。”他还和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了多场“南宋文化进校园”活动,带着仿制的南宋官窑瓷和文书,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南宋的历史故事,比如“岳飞抗金”“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南宋官窑的制作工艺”等,孩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还会积极地提问,胖子也会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长大后想当考古学家,去发掘更多的古代文物。
 

 经过六个月的紧张筹备,“南宋皇室文物特展”终于如期举办。开展那天,浙江省博物馆里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考古专家、历史学者和文物爱好者都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南宋文物的魅力。展厅里,观众们驻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认真地听着讲解,时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观众在“文书临摹区”里兴致勃勃地临摹着南宋文书,有的观众在“工艺艺术”区里仔细地欣赏着南宋官窑瓷和书画,还有的观众在“宫廷生活”区里感受着南宋皇室的生活氛围,整个博物馆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