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尸易无限(216)(第3页)
之前在大理查获的佛教文物中,有一卷元代的《古格王统记》残卷,上面记载着“王朝末年,将国之重器藏于红庙地宫,以铁锁封之,唯‘日光之钥’可开”。文物局的专家推测,“日光之钥”可能是一件与太阳崇拜有关的器物,而红庙正是古格王朝遗址中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之一。
抵达扎达县后,我们在当地文物保护所见到了所长洛桑。他是个皮肤黝黑的藏族汉子,说起古格王朝的历史如数家珍:“红庙的墙体在2018年的地震中出现了裂缝,我们一直在进行加固修复,还没来得及深入探查地宫。不过最近总有人在遗址附近徘徊,形迹可疑,你们得多加小心。”
第二天清晨,我们跟着洛桑前往古格王朝遗址。遗址坐落在一座土林山上,残存的宫殿和寺庙沿着山势分布,红庙位于遗址的半山腰,红色的墙体在土林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洛桑用钥匙打开红庙的大门,里面弥漫着灰尘和酥油混合的气息,墙壁上的壁画虽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清飞天、菩萨的形象。
“地宫的入口应该在主佛殿的佛像后面。”洛桑指着一尊残破的释迦牟尼佛像,“我们之前在佛像底座发现过一个方形的凹槽,像是钥匙孔,但一直没找到对应的钥匙。”父亲走到佛像前,仔细观察凹槽的形状,突然拿出之前在大理得到的一枚鎏金铜片——铜片上的太阳纹路与凹槽完全吻合,正是“日光之钥”!
将铜片嵌入凹槽,佛像底座缓缓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里面传来潮湿的气息。我们打开手电筒,顺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地宫不大,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箱,箱子上刻着古格王朝的图腾——一只展翅的金鹏。
铁箱的锁是特制的,上面刻着复杂的太阳图案。父亲尝试着转动“日光之钥”,铁箱“咔嗒”一声打开,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古格王朝的文物:有纯金打造的王冠、镶嵌着宝石的权杖、还有几卷用藏文书写的经卷,最珍贵的是一幅唐代的《金刚经》绢画,画面色彩鲜艳,保存得格外完好。
“这些文物太珍贵了!”洛桑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它们不仅能填补古格王朝历史研究的空白,还能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物装进特制的箱子里,准备运出地宫。
就在这时,地宫的入口突然传来脚步声,伴随着陌生的交谈声。“是盗墓贼!”胖子立刻拿起登山杖,警惕地盯着入口。很快,几个穿着冲锋衣的男人出现在石阶顶端,手里拿着手枪和撬棍,为首的正是之前在安陆逃脱的盗墓贼头目——寸头男!
“没想到你们还挺能追!”寸头男冷笑一声,“古格王朝的宝藏是我的,识相的就赶紧把箱子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他身后的人立刻举枪对准我们,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洛桑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哨子,用力吹响——这是我们之前约定的信号,文物保护所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派出所的警力就在遗址附近待命。听到哨声,外面立刻传来警笛声,寸头男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该死!你们竟然设了埋伏!”
他不甘心地看了一眼铁箱里的文物,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手雷,想要炸毁地宫:“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们也别想得到!”父亲眼疾手快,一把夺过手雷,扔到地宫的角落,手雷“砰”的一声爆炸,幸好威力不大,只是震落了一些灰尘。
警方很快冲进地宫,将寸头男和他的同伙全部制服。看着被押走的盗墓贼,洛桑松了口气:“幸好有你们,不然这些珍贵的文物就毁了。”我们将文物交给洛桑,他承诺会尽快将文物运往拉萨的西藏博物馆,进行专业的修复和保护。
在扎达县待了几天,我们跟着洛桑对古格王朝遗址进行了全面探查,又在白庙和度母殿发现了几处文物遗存,包括一些明代的瓷器和藏文经卷。这些发现让古格王朝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也为研究西藏的宗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离开扎达县前,洛桑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你们是古格王朝文物的守护者,也是藏族人民的朋友。希望你们以后还能来西藏,继续帮助我们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接过哈达,心里充满了感动——保护文物不分民族、不分地域,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越野车驶离扎达县,沿着土路往拉萨方向走。胖子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土林风光,突然说:“咱们这一路,从杭州西湖到内蒙古元上都,再到西藏古格王朝,保护了这么多文物,也算是没白忙活。不过我总觉得,‘鬼市’和境外组织的余党还没彻底清除,说不定还会有新的阴谋。”
父亲点了点头,拿出手机翻出一条新闻:“你们看,新疆的尼雅遗址最近发现了新的墓葬群,当地文物局在勘探时发现了盗掘痕迹,疑似‘鬼市’的人所为。尼雅遗址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都城遗址,里面藏着大量的汉代文物,咱们得赶紧过去看看。”
我们立刻改变行程,从拉萨飞往乌鲁木齐,再转机到和田市,然后乘坐越野车前往尼雅遗址。尼雅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气候极端恶劣,白天温度高达四十多度,晚上却能降到零度以下。当地文物局的局长热合曼亲自到沙漠边缘迎接我们,他的脸上带着疲惫:“遗址太大了,我们的人手不够,只能重点保护已经发现的墓葬,其他区域随时可能遭到盗掘。”
跟着热合曼进入沙漠,越野车在沙丘之间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尼雅遗址的核心区域。这里到处都是残破的房屋遗迹和枯死的胡杨树,地表散落着大量的陶片和织物残片。热合曼指着一处新挖的盗坑:“这是昨天发现的,盗墓贼应该是晚上来的,用挖掘机挖了这么大一个坑,幸好我们及时发现,他们才没来得及进入墓室。”
盗坑深约三米,坑壁陡峭,用手电筒往下照,能看到墓室的顶板已经被破坏。胖子拿出金属探测仪,在盗坑周围探查:“很多文物,而且保存得比较完整。”
我们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队员用挖掘机将盗坑周围的沙子清理干净,然后用手工工具小心翼翼地挖掘墓室。当挖到墓室底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墓室里整齐地摆放着汉代的文物,有精美的丝绸织物、青铜镜、漆器,还有几枚汉代的五铢钱,最珍贵的是一卷汉代的《仓颉篇》竹简,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是研究汉代文字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这些文物太珍贵了!”热合曼激动得热泪盈眶,“尼雅遗址的文物大多是有机质,保存难度很大,这些文物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简直是奇迹!”我们和考古队员一起,将文物小心翼翼地装进特制的保护箱里,避免受到沙漠干燥气候的损害。
就在我们准备将文物运出沙漠的时候,远处的沙丘上突然出现了几辆越野车的身影——是盗墓贼!他们显然是收到了消息,想要抢夺文物。热合曼立刻组织人手,将文物箱围在中间,警方则拿出武器,准备应对盗墓贼的袭击。
盗墓贼的车越开越近,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们手里的武器,包括猎枪和砍刀。为首的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的男人,他拿着扩音器大喊:“把文物留下!不然我们就不客气了!”
胖子突然从背包里拿出几枚烟雾弹,拉开保险扔了出去,白色的烟雾瞬间弥漫开来,挡住了盗墓贼的视线。我们趁机将文物箱装上越野车,朝着沙漠边缘驶去。盗墓贼在后面紧追不舍,子弹擦着车身边飞过,幸好司机技术高超,在沙丘之间灵活穿梭,很快就将盗墓贼甩在了后面。
安全抵达和田市后,我们将文物交给了当地文物局的修复中心。专家们立刻对文物进行了紧急处理,用特殊的试剂保护丝绸织物和竹简,防止它们在干燥的空气中开裂、褪色。热合曼看着正在修复的文物,感激地说:“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这些珍贵的汉代文物就可能永远消失了。”
在和田市待了几天,我们协助专家对文物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通过对竹简和丝绸织物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精绝国在汉代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使用中原的货币和文字,还将中原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作为重要的财富和贡品。这些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有着深厚的交融历史。
离开和田市前,热合曼给我们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汉代的丝绸残片,上面绣着精美的云纹。“这是对你们保护文物的感谢,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尼雅遗址,记住新疆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接过丝绸残片,小心翼翼地收进背包里,这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责任。
越野车驶离和田市,朝着乌鲁木齐的方向行驶。窗外的沙漠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昆仑山像一条巨龙,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胖子看着手里的丝绸残片,感慨地说:“咱们这一路,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再到沙漠戈壁,保护了这么多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文物,也算是为国家做了点实事。”
父亲点了点头,目光坚定:“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根脉。只要还有人在盗掘文物,还有人在破坏文化遗产,我们的工作就不会结束。接下来,咱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保护更多的文物,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我的手里握着那块汉代的丝绸残片,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虽然保护文物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每当看到那些被我们拯救的文物,看到它们在博物馆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越野车继续在沙漠公路上行驶,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心怀对文物的敬畏,心怀对历史的尊重,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的旅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