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3章 尸易无限(218)(第3页)
胖子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的景色,突然说:“咱们这一路,走了这么多地方,保护了这么多文物,虽然辛苦,但也值得。不过我总觉得,‘鬼市’的背后还有更大的组织,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咱们还得继续努力。”
我看着手里的哈达,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保护文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危险,但只要我们心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挑战,守护好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遗产。越野车继续在青藏高原的公路上行驶,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我们的旅程,还在继续……
越野车驶离扎达县时,阿里的晨光正透过车窗洒在父亲手中的唐卡复制品上。画面里的绿度母衣袂飘举,金线勾勒的莲花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可我们谁也没心思欣赏——从“狼王”的审讯记录里,我们抠出了一个更危险的信息:境外走私组织正策划在“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用伪造的文物调换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马踏飞燕”铜奔马。
“‘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器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旅游标志,一旦被掉包,不仅是文物损失,更会影响国家文化形象。”父亲将审讯记录拍在膝盖上,眉头拧成一团,“博览会下个月在兰州举办,到时候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会来,‘鬼市’选在这个时候动手,就是想趁乱得手。”
胖子正用湿巾擦着脸,闻言动作一顿:“他们也太敢了吧?省博的安保那么严,还敢玩掉包计?不过话说回来,能伪造出以假乱真的‘马踏飞燕’,背后肯定有高手。”我翻着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资料,心里也犯嘀咕——“马踏飞燕”的铸造工艺极其复杂,尤其是马的三足腾空、一足踏燕的平衡结构,至今都难以完全复制,“鬼市”真有这么大的本事?
抵达兰州后,甘肃省文物局的赵局长早已在高速路口等候。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手里拿着一个黑色公文包,上车后第一时间掏出一份文件:“我们已经加强了省博的安保,增加了监控和巡逻频次,还对‘马踏飞燕’的展柜进行了改造,安装了红外报警和重量感应装置。但根据线报,‘鬼市’的伪造文物已经运进兰州了,我们还没找到具体位置。”
我们跟着赵局长直奔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陈列在二楼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柜采用防弹玻璃,周围装有四个高清监控摄像头,每隔十分钟就有保安巡逻一次。父亲站在展柜前,盯着铜奔马看了很久:“你们看,马的右后蹄踏在飞燕的背上,这个角度和重心控制得非常精准,伪造品很难做到这么自然。”他掏出放大镜,仔细观察马身的纹饰,“真品的纹饰有轻微的氧化痕迹,伪造品就算做得再像,也没有这种岁月留下的质感。”
省博的文物修复专家李教授补充道:“我们已经给‘马踏飞燕’做了三维扫描,记录下了每一个细节,包括铜器表面的划痕和锈迹。就算伪造品能做到外观相似,重量和密度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展柜里的重量感应装置只要检测到重量变化,就会立刻报警。”
为了找出伪造的“马踏飞燕”,我们和文物局、警方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一方面加强对省博周边的排查,重点关注古玩市场和快递网点,防止伪造品被运进博物馆;另一方面,安排便衣警察在博览会的参展商和工作人员中卧底,寻找“鬼市”成员的踪迹。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几乎走遍了兰州的大小古玩市场。在隍庙古玩城的一家店铺里,我们发现了异常——店铺老板总是鬼鬼祟祟地接打电话,店里的展柜里虽然摆放着一些普通的文物仿制品,但柜台下的暗格里却藏着几件工艺精湛的青铜器仿品,风格和“马踏飞燕”非常相似。
“这家店有问题。”父亲低声说,示意我们先离开。我们在古玩城对面的咖啡馆里埋伏下来,用望远镜观察店铺的动静。下午三点多,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店铺门口,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从车里下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手提箱,径直走进店铺。半小时后,男人提着空箱子出来,开车离开了。
“跟上他!”我们立刻开车跟了上去。黑色轿车在市区里绕了几圈,最终停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门口。男人下车后,走进酒店的宴会厅——这里正是“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参展商报到点。我们跟着进去,看到男人正在和几个外国人交谈,手里拿着一份参展商名录,上面赫然写着“意大利某古董拍卖行”。
“原来他们是想伪装成参展商,混进博物馆。”赵局长恍然大悟,“博览会期间,会组织参展商参观省博,他们肯定是想趁这个机会掉包。”我们立刻联系警方,对这个“意大利古董拍卖行”展开调查,发现这家拍卖行根本就是“鬼市”伪造的,所谓的“参展商”都是境外走私组织的成员。
为了将他们一网打尽,我们决定“引蛇出洞”——故意放出“博览会期间将展出‘马踏飞燕’的备用展品”的消息,暗示真品已经被转移,引诱他们提前动手。果然,当天晚上,我们在省博周边发现了那几个“参展商”的身影,他们正鬼鬼祟祟地在博物馆外墙附近徘徊,似乎在寻找进入博物馆的入口。
警方立刻展开行动,将他们全部抓获。从那个戴墨镜男人的手提箱里,我们搜出了一件伪造的“马踏飞燕”——虽然外观和真品非常相似,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马身的纹饰比真品粗糙,飞燕的翅膀也没有真品的灵动。李教授拿着伪造品,摇了摇头:“工艺确实不错,但还是差了点意思,尤其是铜器的包浆,是用化学试剂伪造的,一闻就能闻出来。”
经过审讯,戴墨镜的男人交代,他们原本计划在博览会组织的参观活动中,趁保安不注意,用伪造品调换真品,然后将真品藏在参展的展品箱里,带出博物馆,再通过国际快递寄往国外。幸好我们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文物危机。
解决了“马踏飞燕”的危机后,我们并没有放松警惕。赵局长告诉我们,甘肃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文物遗址,尤其是河西走廊一带,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藏着大量的汉代和唐代文物,“鬼市”很可能还会把目标转向这些遗址。
我们决定跟着省文物局的考古队,对河西走廊的几处重点遗址进行排查。第一站是张掖市的黑水国遗址——这里是汉代张掖郡的辖地,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如今只剩下残破的城墙和建筑遗迹。考古队的王队长指着一片沙丘:“我们在这附近发现了几处汉代墓葬的痕迹,最近有村民反映,晚上经常看到有人在遗址周边活动,很可能是盗墓贼。”
我们在遗址周边搭建了临时帐篷,白天跟着考古队进行勘探,晚上则轮流值守。第三天夜里,我们发现了三个盗墓贼的身影,他们正用洛阳铲在沙丘上挖掘。我们立刻冲上去,将他们制服。从他们的背包里,我们搜出了几件汉代的陶俑和青铜带钩,还有一张详细的遗址勘探图——上面标注了十几处汉代墓葬的位置,显然是“鬼市”的人提前勘探好的。
“这些盗墓贼太猖狂了,竟然敢在文物遗址上明目张胆地挖掘。”王队长气得发抖,“黑水国遗址的文物对研究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非常重要,要是被他们盗掘了,损失就太大了。”我们将盗墓贼交给当地警方,然后协助考古队对标注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汉代文物,包括陶俑、青铜器、丝绸织物和简牍,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离开黑水国遗址后,我们又前往酒泉市的敦煌莫高窟。虽然莫高窟的主要洞窟都有严格的保护措施,但周边的一些小型石窟和遗址依然面临着被盗掘的风险。莫高窟研究院的张院长带着我们来到一处名为“西千佛洞”的小型石窟群:“这里的几处洞窟在20世纪初曾遭到外国探险家的掠夺,现在还残留着一些壁画和造像,最近我们发现有洞窟的壁画出现了新的划痕,疑似盗墓贼所为。”
我们在西千佛洞周边进行了仔细排查,在一处隐蔽的洞窟里发现了两个盗墓贼,他们正用小刀刮取壁画上的颜料,试图将壁画切割下来。我们立刻将他们抓获,从他们的背包里搜出了几小块壁画残片和一把特制的切割工具。张院长看着被损坏的壁画,心疼地说:“这些壁画是唐代的,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旦损坏,就再也无法修复了。”
在敦煌待了一周,我们协助莫高窟研究院加强了对周边小型石窟和遗址的保护,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和红外报警装置,还组织了当地村民成立了志愿巡逻队,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离开前,张院长给我们颁发了“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贡献奖”,还邀请我们参加即将举办的“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越野车驶离敦煌时,夕阳正洒在莫高窟的崖壁上,给洞窟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父亲手里握着一张敦煌壁画的复制品,感慨地说:“从兰州的‘马踏飞燕’到张掖的黑水国遗址,再到敦煌的莫高窟,我们在河西走廊上保护了这么多珍贵的文物,也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守护好它们。”
胖子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的沙漠景色,突然说:“咱们这一路,虽然辛苦,但也看到了这么多珍贵的文物,值了!不过我总觉得,‘鬼市’背后的境外组织还没被彻底消灭,他们肯定还会找机会盗掘其他的文物。”
父亲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境外组织对中国文物的觊觎从来没有停止过,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我们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接下来,咱们还要去更多的地方,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这些珍贵的文物永远留在祖国的土地上。”
我的手里握着那块从楼兰古城带来的汉代丝绸残片,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保护文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危险,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心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挑战,让这些跨越千年的文明遗产永远流传下去。
越野车继续在河西走廊的公路上行驶,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就在我们快要抵达酒泉市时,父亲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国家文物局打来的:“内蒙古赤峰发现了一处红山文化遗址,近期出现了严重的盗掘痕迹,出土的玉猪龙等文物疑似被‘鬼市’的人偷走,你们赶紧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