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3章 天墓无极(48)(第3页)
兽骨册的光带此时又有了新的指向,这次直接落在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标注着“文明核心,华夏之源,需集齐九秘以护之”。我们知道,最终的挑战即将到来,二里头遗址藏着华夏文明起源的关键秘密,而走私组织的最终目标很可能就是这里。我们收拾好行李,驱车前往洛阳,窗外的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像是在为我们的旅程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芒。
车窗外的豫西平原渐渐被暮色笼罩,当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大棚出现在视野中时,手中的兽骨册突然爆发出耀眼的白光,文明脉络图上所有的光带都向中心汇聚,最终在二里头遗址的标记处凝成一个金色的“中”字,册页边缘浮现出一行古老的铭文:“九秘归中,文脉永续,守核人待之。”
陈九爷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指尖划过册页上的“中”字:“终于到了,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文明核心肯定藏着华夏文脉的根。只是这‘守核人’,不知道是哪路高人。”青禾的青铜钥匙此时也开始发烫,钥匙表面的纹路与兽骨册上的铭文渐渐重合:“钥匙在共鸣,说明守核人手里肯定有对应的信物,咱们得小心,别认错人。”
车子刚停在遗址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老人坐在石阶上,手里拿着一块打磨光滑的绿松石,石上刻着与兽骨册“中”字相同的纹样。看到我们下车,老人站起身,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我是二里头守核人,姓夏,等你们三十年了。文明核心藏在宫殿基址的‘中宫’之下,需用九秘信物激活,可现在走私组织的人已经摸到遗址外围,咱们得抓紧时间。”
夏老领着我们走进考古大棚,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基址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庄严,基址中央的“中宫”区域被一圈白色的警戒线围着,地面上刻着九个圆形的凹槽,每个凹槽旁都刻着不同的纹饰——有的像良渚的神人兽面纹,有的像三星堆的青铜龙纹,有的像殷墟的甲骨文字,显然是为九秘信物准备的能量节点。
“九秘对应华夏文明的九个重要阶段,”夏老指着凹槽,“良渚神琮对应‘起源’,敦煌定风珠对应‘融合’,宋瓷母范对应‘技艺’,秦代篆书碑对应‘统一’,三星堆青铜神树对应‘信仰’,还有你们找到的墨魂碑、至圣先师玉印、华夏文明玉核、佛眼琉璃,正好九件,每件信物放入对应的凹槽,就能激活文明核心。”
我们立刻开始分发信物:我捧着良渚神琮走向刻有神人兽面纹的凹槽,陈九爷拿着敦煌定风珠对应融合纹凹槽,青禾握着华夏文明玉核走向中心凹槽,周明远捧着宋瓷母范站在技艺纹凹槽前,王承彦提着墨魂碑对准书法纹凹槽,王警官则带着至圣先师玉印和佛眼琉璃,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当我将良渚神琮放入凹槽的瞬间,凹槽突然泛起绿光,一道纤细的光柱直冲大棚顶部,与兽骨册的白光交织在一起。紧接着,陈九爷的定风珠、周明远的瓷母范、王承彦的墨魂碑依次激活,八道光柱围绕着中心的凹槽形成一个圆形的能量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古老气息,像是跨越千年的文明在低语。
“该核心信物了,”夏老看着青禾,“华夏文明玉核是核心的钥匙,只有你能放,因为你的青铜钥匙与核心同源,都是夏代的青铜所铸。”青禾深吸一口气,将玉核缓缓放入中心凹槽,玉核刚接触凹槽底部,整个宫殿基址突然剧烈震动,八道光柱瞬间汇入中心,形成一道直径数米的金色光柱,穿透大棚,照亮了整个二里头遗址的夜空。
就在这时,大棚外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王警官的对讲机里立刻传来警员的呼喊:“走私组织的人来了!他们带着重型武器,正在冲击外围防线!”夏老脸色一变:“是‘幽灵’的余党!他们想在核心激活时破坏能量场,让文脉断裂!”
青禾立刻拔出青铜钥匙,钥匙在光柱的照耀下化作一把长剑:“我去挡住他们,你们继续激活核心!”周明远也从背包里取出几块龙泉窑的瓷片,用特制的胶合剂快速拼接成一个简易的盾牌:“我跟你去,瓷片能挡住子弹,还能反射能量。”
两人刚冲出大棚,就看到十几个穿着黑色作战服的人举着冲锋枪冲来,为首的是一个戴着防毒面具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装置——正是之前在走私团伙背包里见过的能量干扰器。“放下武器!不然我就启动干扰器,让你们的核心永远激活不了!”面具男嘶吼着,手指扣在装置的开关上。
青禾没有丝毫犹豫,举起青铜剑冲向面具男,周明远则将瓷片盾牌挡在身前,挡住了迎面而来的子弹。瓷片在子弹的撞击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却没有碎裂,反而将子弹的冲击力反弹回去,击中了几个走私分子的膝盖。王承彦此时也冲了出来,手中的竹笔蘸满兰亭墨,在空中画出一道墨线,墨线落在走私分子的脚下,形成一道粘稠的屏障,让他们动弹不得。
“你们以为这点手段能拦住我们?”面具男狞笑着按下干扰器的开关,能量场的光柱突然开始闪烁,宫殿基址的地面出现一道道裂缝,夏老焦急地大喊:“快阻止他!干扰器会让核心能量失控,整个遗址都会塌!”
陈九爷突然从大棚里冲出来,手里拿着一块从殷墟带来的甲骨残片,残片在光柱的照耀下泛起红光:“用甲骨的能量抵消干扰!甲骨是商代的文脉载体,能与夏代核心共鸣!”他将甲骨残片扔向青禾,青禾接住残片,用青铜剑刺破手指,将血滴在残片上——之前在三星堆激活青铜神树时,她发现自己的血能增强古物的能量。
残片接触到血液的瞬间,突然爆发出一道红光,与金色光柱融合在一起,干扰器发出一阵刺耳的电流声,然后“砰”的一声炸开。面具男见状,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朝着青禾冲来,却被及时赶到的王警官一脚踹倒,当场制服。
当最后一个走私分子被擒获时,能量场的光柱终于稳定下来,宫殿基址中央的地面缓缓裂开,露出一个深约十米的方形地宫,地宫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半人高的青铜方鼎,鼎身刻着密密麻麻的夏代纹饰,鼎内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金色光球——正是华夏文明的核心。
“这就是‘华夏文脉珠’,”夏老走到地宫边缘,声音带着敬畏,“珠内藏着从夏代到现在的所有文明记忆,只要它在,华夏文脉就不会断。之前你们找到的九秘信物,其实是文脉珠的‘能量锚点’,现在锚点激活,文脉珠就能连接所有文明遗址,形成一个完整的守护网络。”
我们沿着阶梯走进地宫,文脉珠在鼎内缓缓旋转,光芒透过鼎身的纹饰,在地面上投射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有良渚先民建造古城的场景,有敦煌工匠绘制壁画的身影,有景德镇窑工烧制瓷器的火光,有三星堆先民祭祀青铜神树的仪式,每一幅画面都栩栩如生,像是在诉说着华夏文明的千年故事。
王承彦拿出竹笔,笔尖在文脉珠的光芒下自动书写,纸上渐渐浮现出一段文字:“华夏文明,非一地一族之功,乃万邦融合、世代传承之果,守之者,非独守核人,乃每一个华夏儿女。”这段文字刚写完,就化作一道金光,融入文脉珠中,珠身的光芒变得更加柔和,却也更加坚定。
周明远从背包里取出一块新烧制的瓷片,瓷片上绘着二里头、良渚、三星堆、殷墟等遗址的缩影,他将瓷片放在鼎旁:“这是我用各地遗址的土壤烧制的瓷片,代表着文明的连接,以后不管到哪里,看到它就能想起文脉的传承。”
夏老看着我们,从怀里取出一个绿松石佩饰,佩饰上刻着“守中”二字:“这是守核人家族的信物,现在交给你们。以后二里头的守护,就拜托你们了。文脉珠虽然激活,但还需要定期用九秘信物滋养,你们要记得,每一处文明遗址,都是文脉珠的根,不能丢。”
我们接过绿松石佩饰,佩饰刚入手,就与兽骨册产生共鸣,册页上的文明脉络图变得更加完整,除了已经去过的遗址,还浮现出几个新的红点,分别标注着“浙江良渚古城外围遗址”“四川金沙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显然是需要我们继续守护的地方。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地宫时,兽骨册突然自动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出现了一行新的铭文:“文脉已通,新程待启,东海之滨,有‘舟魂’待寻。”陈九爷看着铭文,若有所思:“东海之滨,应该是指良渚的外围遗址,‘舟魂’说不定是古良渚的独木舟,那可是华夏先民最早的航海工具,也是文脉的重要载体。”
我们走出地宫,二里头遗址的夜空格外清澈,文脉珠的光芒在大棚顶部形成一个巨大的“中”字,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孕育了最早“中国”的土地。王警官正在清点被俘的走私分子,其中一个人突然开口:“‘幽灵’没有死,他去了东海,想找古舟的残骸,用里面的木材炼制‘破脉剂’,破坏文脉珠的能量场!”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紧绷起来,夏老握紧了手中的绿松石:“看来新的危险已经来了,东海的‘舟魂’绝不能落入‘幽灵’手中。你们现在就出发,我会留在二里头,守护好文脉珠,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我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行李,驱车前往浙江良渚。车窗外的夜色渐浓,手中的兽骨册泛着淡淡的蓝光,指引着我们前往东海之滨。青禾握着青铜钥匙,周明远擦拭着新烧制的瓷片,王承彦在纸上书写着古文字,陈九爷看着窗外的星空,我则紧紧攥着夏老赠予的绿松石佩饰——我们都知道,新的守护之旅已经开始,而华夏文脉的传承,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