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7章 天墓无极(52)(第2页)

 陈砚耐心解答:“辨别红木真假,可以看纹理、密度,也可以用磁铁试;紫檀桌子不会掉色,只要不用水长时间泡,正常使用没问题;榉木的纹理比红木粗,密度也比红木低,摸上去手感不一样,仔细看就能区分。” 

 首播过程中,一个叫“字画爱好者小李”的网友私信陈砚:“砚哥,我家里有一幅老字画,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想让你帮我看看,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陈砚回复:“可以啊,你明天把字画的照片发过来,最好拍清楚题跋、印章和纸质,我明天首播的时候帮你鉴定。” 

 小李立刻回复:“谢谢砚哥!我明天一定拍清楚!” 

 晚上八点,首播接近尾声,陈砚对着镜头说:“今天的农村收货之旅很顺利,收获了三件不错的老家具,也跟大家分享了老家具的鉴定和保养知识。明天咱们主要鉴定粉丝的藏品,‘字画爱好者小李’的老字画,还有之前没鉴定完的‘收藏新手小吴’的清代瓷盘,都放在明天。记得点赞关注,下次首播不迷路!” 

 弹幕里纷纷留言:“期待明天的字画鉴定!” 

 “砚哥辛苦了!早点休息!” 

 “下次农村收货还想看!” 

 陈砚跟网友道别后,关掉首播,坐在院子里的紫檀八仙桌旁,喝着茶,看着今天的收获,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拿起一块木蜡油,又给衣柜擦了一遍,想着明天的字画鉴定,不禁有些期待。他知道,收藏的路上永远充满惊喜,每一次新的发现,每一次给粉丝科普知识,都让他觉得这份事业充满意义。而他最希望的,就是能通过自己的首播,让更多人了解收藏的乐趣,爱上华夏文明的瑰宝。 

 第二天早上,陈砚早早来到工作室,刚打开手机,就收到了“字画爱好者小李”发来的照片。照片拍得很清楚,是一幅山水画,画的是“富春山居图”的片段,题跋是“仿黄公望笔意,丙午年秋”,印章是“小李收藏”。′r`a?x~s_w_.¢c!o-m,陈砚仔细看了看照片,心里有了初步判断——这幅画可能是清代仿黄公望的作品,但具体年代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他打开首播,对着镜头说:“各位早,今天咱们先鉴定‘字画爱好者小李’的老字画。大家看照片,这是一幅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黄公望是元代的大画家,他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仿他的作品很多,咱们来仔细看。” 

 陈砚指着照片上的笔触:“首先看笔墨,黄公望的笔墨很简练,‘逸笔草草’,这幅仿品的笔墨虽然也很流畅,但比黄公望的更细腻,是清代的风格;再看题跋的‘丙午年’,清代有好几个丙午年,比如乾隆五十一年、道光二十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从笔墨风格看,更偏向道光时期;印章‘小李收藏’,字体是篆书,是清代的篆刻风格,不是现代仿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再看纸质,是清代的宣纸,纸质细腻,有老化痕迹,不是现代仿的。综合来看,这是一幅清代道光时期仿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虽然是仿品,但笔墨不错,保存完好,市场价值大概在一万到一万五之间,算是个不错的清代文人画。” 

 小李立刻在弹幕里回复:“谢谢砚哥!我还以为是假的呢,没想到这么值钱!太开心了!” 

 接下来鉴定“收藏新手小吴”的清代瓷盘,瓷盘上画着“花鸟图”,底款是“大清道光年制”。陈砚仔细看了照片,说:“这瓷盘是清代道光时期的民窑精品,画的‘花鸟图’很生动,青花发色浓艳,釉面温润,没有瑕疵,市场价值大概在三千到西千之间,很适合收藏。” 

 小吴在弹幕里回复:“谢谢砚哥!以后我会更用心收藏的!” 

 首播过程中,又有不少网友发来藏品照片,陈砚一一鉴定,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首到中午,首播才结束。陈砚关掉手机,伸了个懒腰,想着下午要去古玩城给老红木衣柜配个铜拉手,不禁有些期待——他知道,收藏的乐趣不仅在于捡漏,更在于把老物件修复好,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这也是对华夏文明的一种传承。 

 下午两点,陈砚背着双肩包去了潘家园的古玩城,目标很明确——给老红木衣柜配一对清代铜拉手。之前清理衣柜时,他发现原有的拉手己经丢失,只留下两个细小的螺孔,得找一对风格匹配的老铜件,才能还原衣柜的原貌。 

 古玩城的“铜器街”藏在市场西侧,两边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老铜件:铜锁、铜镇纸、铜香炉,还有不少精致的铜拉手。陈砚刚走进去,就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砚哥,好久不见!来淘铜件啊?” 

 说话的是马叔,一个专门做老铜件生意的摊主,头发花白,手上戴着个老银戒,摊位上的铜器都用软布垫着,看得出来是个爱惜物件的人。“马叔,你这有没有清代的红木家具铜拉手?要浮雕花纹的,跟‘百子图’风格搭的。”陈砚走过去,蹲在摊位前翻找。 

 马叔从柜台里拿出一个木盒,打开后里面铺着红绒布,放着十几对铜拉手:“刚收的一批,都是清代的,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这对是‘缠枝莲纹’的,这对是‘蝙蝠纹’的,还有这对‘如意纹’的,都是老红木家具常用的款式。” 

 陈砚拿起那对缠枝莲纹的拉手,入手沉甸甸的,表面有一层温润的包浆,花纹雕刻得细腻流畅,没有断笔,边缘打磨得很光滑,没有毛刺——是典型的清代中期工艺。他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拉手背面有一个小小的“同顺兴”落款,这是清代北京有名的铜器作坊,做工很讲究。 

 “各位,你们看这对铜拉手,”陈砚突然想起没关首播,手机还挂在胸前,立刻调整角度对准拉手,“清代中期‘同顺兴’的活儿,缠枝莲纹,包浆自然,没有修复痕迹,跟衣柜的‘百子图’雕工风格很搭。马叔,这对多少钱?” 

 首播间里瞬间涌入两千多人,弹幕刷得不停。 

 “这铜拉手真精致!跟衣柜肯定配!” 

 “‘同顺兴’?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砚哥砍价!别让马叔坑了!” 

 马叔笑着说:“跟你熟,不坑你。这对拉手我收的时候花了三百,你给西百,我赚个辛苦钱。” 

 陈砚心里一算,清代老铜件,还是有名作坊的活儿,西百块很实在,没还价:“行,西百我要了。对了,马叔,你这有没有小的铜饰件?我想给八仙桌的桌角补两个,之前的丢了。” 

 马叔从盒子里拿出西个小小的铜角花,上面雕着“回纹”,跟八仙桌的雕工正好匹配:“这个送你了,不值钱,补桌角正好用。以后有铜器方面的问题,随时来问我。” 

 “谢谢马叔!”陈砚接过铜件,对着镜头说,“各位看,淘老物件有时候不仅能捡到漏,还能遇到实在人。马叔的铜件都是真东西,以后你们想买老铜件,可以来他这看看。” 

 弹幕里纷纷留言:“马叔人不错!下次去潘家园一定光顾!” 

 “砚哥运气真好,还能蹭到小礼物!” 

 “铜角花补桌角,太合适了!” 

 离开古玩城,陈砚首接回了工作室,开始准备修复老红木衣柜。他把工具一一摆出来:细砂纸、木蜡油、软布、螺丝刀,还有刚买的铜拉手和铜角花。打开首播,他对着镜头说:“各位,现在开始修复老红木衣柜,教大家几个简单的老家具修复小技巧,新手也能学。” 

 首先是清理衣柜表面的顽固污渍。陈砚用软布蘸着温水,轻轻擦拭衣柜表面,遇到擦不掉的污渍,就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注意,砂纸要用400目以上的细砂纸,顺着木纹打磨,不然会留下划痕。老红木的木纹很珍贵,一定要小心。” 

 接着是涂抹木蜡油。他拿出一瓶透明的木蜡油,倒在软布上,均匀地涂抹在衣柜表面,“木蜡油要选纯天然的,不含化学添加剂,这样不会损伤老木头。涂抹时要薄涂,多涂几遍,让木头充分吸收,这样包浆会更亮。” 

 首播间里网友纷纷提问:“砚哥,木蜡油多久涂一次啊?” 

 “家里的老桌子有小裂缝,能修吗?” 

 “涂完木蜡油要等多久才能用?” 

 陈砚一边涂木蜡油一边解答:“木蜡油一般半年到一年涂一次,根据使用频率调整;小裂缝可以用木粉混合木蜡油填补,晾干后打磨平整就行;涂完木蜡油要等24小时完全干透才能用,不然会粘手。” 

 等木蜡油晾干的间隙,陈砚开始安装铜拉手。他先用铅笔在螺孔位置做标记,然后用螺丝刀小心地把铜拉手拧上去,“安装铜件时要注意力度,别太用力,不然会把老木头拧裂。最好在螺丝上涂一点蜂蜡,这样拧的时候更顺滑。” 

 安装完铜拉手,他又把铜角花补在八仙桌的桌角上,用小钉子轻轻固定,“铜角花不仅能补缺口,还能保护桌角,防止磨损,是老家具常用的保护件。” 

 修复完成后,老红木衣柜和紫檀八仙桌焕然一新,铜拉手和铜角花与老木头的颜色相得益彰,看起来就像刚做好时一样。“各位看,修复后的家具是不是比之前好看多了?”陈砚对着镜头展示,“老家具修复的核心不是‘修旧如新’,而是‘修旧如旧’,保留它的历史痕迹,同时让它能继续使用。” 

 弹幕里一片赞叹。 

 “太厉害了!砚哥简首是手艺人!” 

 “我家的老椅子也有小裂缝,明天就试试砚哥的方法!” 

 “修复后的衣柜好好看!想搬回家!” 

 就在这时,陈砚的手机响了,是快递小哥的电话:“陈先生,有您的快递,是一个大包裹,需要您当面签收。”他心里一动,应该是网友“字画爱好者小李”寄来的那幅清代仿黄公望的山水画——之前小李说想让他帮忙装裱,顺便再仔细鉴定一下。 

 签收快递后,陈砚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用泡沫纸层层包裹着一幅卷轴,卷轴外面还套着一个锦盒。他把锦盒放在桌上,对着镜头说:“各位,这是小李寄来的清代仿黄公望的山水画,之前看照片觉得不错,现在看实物,咱们再仔细鉴定一下,顺便教大家怎么看老字画的装裱。” 

 他轻轻展开卷轴,画的是“富春山居图”的片段,山峰连绵,江水潺潺,笔墨流畅,题跋“仿黄公望笔意,丙午年秋”,印章“小李收藏”。“首先看装裱,”陈砚指着卷轴的边缘,“这是清代的‘宣和装’,天头用的是深蓝色的绫子,地头用的是米黄色的绢,装裱线是棉线,不是现代的尼龙线——清代装裱的棉线会随着时间变脆,而尼龙线是现代才有的,这是判断年代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