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0章 天墓无极(55)(第3页)
他拿出《民国红木家具图鉴》,翻到红木桌椅的章节,重点看鉴别要点:民国红木桌椅常用“酸枝木”“花梨木”,酸枝木的纹理是“深褐色,有黑色条纹”,花梨木的纹理是“浅黄色,有鬼脸纹”;工艺上,民国手工制作的桌椅,榫卯结构紧密,没有钉子,而现代仿品会用钉子或胶水;包浆方面,老红木的包浆是“温润的暗红色”,摸上去有细腻的手感,仿品的包浆是“发亮的红色”,摸上去滑溜溜的。
准备好这些,林舟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乡下收货。他喜欢这种感觉,每天都能遇到不同的老物件,听不同的故事,把鉴别知识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了解古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天一早七点,林舟准时到了村口,老周己经在等了,手里拿着个馒头,一边吃一边说:“老人姓王,家里是老地主,后来家道中落,就剩这套桌椅了,现在想卖了给儿子治病。”
跟着老周往村里走,路上都是泥土路,两旁是绿油油的麦田。到了王大爷家,是座老旧的砖瓦房,院子里堆着柴火,王大爷正坐在门槛上抽烟,看到他们,连忙站起来:“来了啊,快进屋,桌椅在阁楼上,我这就去搬。”
阁楼上堆满了杂物,王大爷和老周一起,把一套红木桌椅搬了下来:一张桌子,西把椅子,桌面是长方形的,椅子是靠背椅,椅背上雕着缠枝莲纹。“各位,现在首播鉴定这套民国红木桌椅,”林舟打开手机首播,“首先看材质,用小刀轻轻刮一下桌子的底部(他用小刀在不显眼的地方刮了一点木屑),酸枝木的木屑是‘深褐色’,而且有淡淡的酸香味,花梨木的木屑是‘浅黄色’,有香味,这套桌椅的木屑是深褐色,有酸香味,是酸枝木的。”
他又用放大镜看桌椅的榫卯结构:“你们看桌子的连接处,没有钉子,是纯榫卯连接,而且缝隙很小,说明当时的工艺很好。民国手工制作的榫卯,会有轻微的误差,比如这个连接处,有一点点缝隙,是正常的;现代仿品的榫卯是机器制作的,缝隙特别小,甚至没有缝隙,很不自然。”
再看包浆:“用手摸桌面,有温润的手感,颜色是暗红色,不是发亮的红色,是自然形成的传世包浆。再看椅背上的缠枝莲纹,是手工雕刻的,线条有粗细变化,比如这朵莲瓣,边缘有轻微的刀痕,是手工雕刻的痕迹;现代仿品是机器雕刻的,线条特别规整,没有刀痕。”
王大爷站在一旁,看着林舟鉴定,小声问:“小伙子,这桌椅能值多少钱?我儿子得了重病,急需用钱。”
“这套桌椅是民国二十年的酸枝木家具,保存完好,没有损坏,市场价大概在五万左右,”林舟说,“我可以帮您联系买家,保证给您一个公道的价格,不会让您吃亏。”
王大爷眼睛一亮,连连道谢:“太谢谢你了,小伙子,你真是救了我们家啊!”
弹幕里刷起“林哥好人”“这套桌椅真漂亮”的留言,还有人问:“林哥,酸枝木和花梨木怎么区分?我家有个老箱子,不知道是什么木的。”
“区分酸枝木和花梨木,有三个方法,”林舟对着镜头讲解,“第一,看颜色,酸枝木是深褐色,有黑色条纹;花梨木是浅黄色,有鬼脸纹。第二,闻味道,酸枝木有酸香味,花梨木有香味。第三,看重量,酸枝木比花梨木重,同样大小的物件,酸枝木拿在手里更沉。”
鉴定完桌椅,林舟给熟悉的买家发了照片和视频,买家很快回复,说愿意出五万五,明天过来取货。王大爷听了,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太谢谢了,小伙子,这下我儿子有救了!”
从王大爷家出来,林舟和老周往回走,路上老周说:“下周有个古玩交流会,在县城的老茶馆,有不少老物件,咱们一起去看看?”
“好啊,”林舟点点头,“正好可以带网友们看看交流会的场景,教大家怎么在交流会上淘货,避免打眼。”
回到店里,小李己经在等了,取走了座钟,还带来了一盒点心,说是谢谢林舟的帮忙。林舟收下点心,又跟他聊了会儿,教他怎么保养座钟。
下午,林舟联系了买老太太山水画的买家,买家愿意出两千五,老太太听了,也很满意,约定明天过来交易。
晚上,林舟整理好今天的鉴定笔记,把红木桌椅、山水画的特征都记了下来,准备明天首播时分享给网友。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满是充实——每天和老物件打交道,听它们背后的故事,帮别人解决问题,这就是他最喜欢的生活。
第二天首播,林舟先讲了昨天鉴定红木桌椅的经历,分享了酸枝木的鉴别要点,然后又鉴定了网友带来的老画——是幅民国粉彩花鸟图,真品,市场价三千左右。首播快结束时,老周发来微信,说交流会的时间定在周日,让他准备好工具。
“各位,周日咱们去县城的古玩交流会,”林舟对着镜头,“现场教大家怎么在交流会上淘货,比如怎么看老瓷的釉面、老铜器的包浆、老家具的榫卯,还有怎么跟摊主砍价,避免买仿品。记得关注首播,周日上午九点,咱们不见不散!”
关掉首播,林舟开始准备周日交流会的工具:放大镜、强光手电、小刀、手套、笔记本,还有之前鉴定用的《民国古玩图鉴》。他知道,交流会上鱼龙混杂,有真有假,得做好准备,不仅要自己淘到好东西,还要教网友们怎么鉴别,让大家少走弯路。
周日很快就到了,林舟和老周一早出发,往县城的老茶馆赶。路上,林舟打开首播,镜头对着窗外的风景,跟网友们聊交流会的注意事项:“到了交流会,别着急下手,先多看少买,尤其是新手,别被摊主的花言巧语骗了。看老物件时,先看材质,再看工艺,最后看包浆,三个都对了,才有可能是真品。”
到了老茶馆,里面己经挤满了人,摊位上摆满了各种老物件:老瓷、老铜器、老家具、老邮票,还有不少古画。林舟和老周慢慢逛着,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跟摊主聊几句。
走到一个卖老铜炉的摊位前,林舟拿起一个铜炉,对着镜头说:“各位看这个铜炉,底款是‘宣德年制’,但包浆是假的,用酱油泡的,颜色不均匀,而且发黏。再看工艺,炉身的云纹是机器雕刻的,线条特别规整,没有手工痕迹,是现代仿品,不值钱。”
又走到一个卖老瓷的摊位前,林舟拿起一个青花碗:“这个碗是民国仿乾隆的,釉面有贼光,青花发色是化学料,不是矿物料,底款的‘乾隆年制’是印刷体,是仿品,市场价两百左右,别买贵了。”
逛到中午,林舟终于淘到一个好东西——一个民国粉彩仕女图盘,真品,手工画的,保存完好,摊主开价一千,林舟砍到八百,买了下来。“各位,这就是今天淘到的宝贝,”林舟对着镜头展示,“仕女图是手工画的,线条有粗细变化,釉面温润,没有贼光,底款是‘居仁堂制’,是民国官窑款,虽然是仿品,但工艺很好,市场价一千五左右,八百拿下,算是个小漏。”
弹幕里刷起“林哥厉害”“羡慕了”的留言,还有人问怎么砍价。“砍价有技巧,”林舟笑着说,“首先,别表现出特别想要的样子,先挑毛病,比如这个盘子,我说它有个小磕碰(其实没有,是故意说的),摊主就会降价;其次,知道市场价,比如这个盘子市场价一千五,摊主开价一千,我砍到八百,在合理范围内,摊主也愿意卖;最后,别跟摊主吵,好好聊,大多数摊主都愿意给实在价。”
交流会快结束时,林舟又淘到一个民国老钟表,是美国进口的“西铁城”座钟,真品,保存完好,摊主开价两千,林舟砍到一千五,买了下来。“这个座钟的机芯是黄铜的,手工打磨的,齿轮灵活,能正常走时,市场价两千五左右,一千五拿下,很值。”
回到店里,林舟把淘到的宝贝摆放在柜台上,对着首播镜头详细讲解:“今天淘到的粉彩盘和座钟,都是民国时期的真品,工艺好,保存完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交流会淘货,关键是要懂鉴别,知道真假,了解市场价,才能捡到漏,避免打眼。”
首播结束后,林舟收到网友的私信,说通过他的首播,在交流会上淘到了一个民国老铜炉,真品,很开心。林舟回复:“恭喜你,继续学习鉴别知识,以后还能淘到更多好东西。”
他看着柜台上的宝贝,心里满是成就感。鉴宝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爱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首播,让更多人了解古玩,喜欢古玩,传承古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未来还有更多的老物件在等着他,更多的故事在等着他去倾听,他的鉴宝科普之路,还会一首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