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496章 德军在苏联进展神速(第2页)

 南方战线,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面对的是苏联实力较强的西南方面军。尽管西南方面军顽强抵抗,但德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仍进击到第聂伯河沿岸。

 在比亚韦斯托克 - 明斯克战役中,苏军西方方面军主力和西北方面军一部约 60 万人被合围。这是一场噩梦般的战役,德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苏军士兵们陷入了绝境。据德军战报,最终俘虏苏军 32.4 万人,这些被俘的士兵,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至于装备方面,仅半个月苏军就损失了 辆坦克装甲车辆,而德军仅仅损失了 610 辆坦克和突击炮。

 在比亚韦斯托克 - 明斯克战役中,德军缴获和摧毁苏军坦克 3332 辆。战争爆发第一天,苏军就损失 1200 架飞机,在随后的半个月里,飞机损失数量持续增加,天空中不断有苏军飞机坠落,成为了一片死亡的空域。

 至于火炮就更多了,光在比亚韦斯托克 - 明斯克战役中,德军缴获和摧毁苏军火炮 1809 门。战场上,火炮的残骸堆积如山,见证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占领了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也就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有不少当地人都加入了德军,组建了所谓的 “志愿军团” 等军事单位。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甚至组建了党卫军 “师” 级别的部队,积极参与对苏军的作战。除了直接参战的军事人员,还有许多波罗的海三国的民众,在德军的蛊惑或胁迫下,为德军提供后勤保障、情报搜集等工作。

 其实回溯历史就能看明白,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苏联在 1940 年通过军事威胁等强硬手段,将波罗的海三国强行并入。

 此后,苏联在三国实施了一系列激进政策,包括大规模逮捕、流放社会精英,强力推行国有化,以及打压宗教信仰等。这些举措严重伤害了三国人民的感情,引发了三国许多民众对苏联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