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663章 拿奥卡河导弹忽悠我?(第3页)
				
				
				
			
			
			 
美国此举背后,是对奥卡河导弹强大性能的忌惮——其高精度与远射程,足以对北约部署在欧洲的军事设施构成直接威胁。当时的苏联正处于经济困境与政治动荡之中,面对美国的强硬施压,不得不妥协。
 
1991年前,苏联按照条约要求,拆解了106辆发射车与339枚奥卡河导弹,甚至连其前盟友手中的同款导弹也在美方的监督下尽数销毁。
 
在拆解现场,无数技术人员看着凝聚心血的装备化为废铁,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时光流转,到了近些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俄罗斯出于战略需求,开始重新审视奥卡河导弹的价值。
 
随着北约不断东扩,俄罗斯周边安全压力骤增,其急需一款高精度、高突防能力的战术导弹来强化边境威慑力。
 
奥卡河导弹的优异性能再次进入俄罗斯军方视野,重启其生产线的呼声渐高。然而,现实却给俄罗斯泼了一盆冷水。
 
多年的经济困境,使得俄罗斯在军事研发与生产上的投入捉襟见肘。重启奥卡河导弹生产线,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用于重建生产设施、召回技术人员,还需投入大量资源对导弹进行现代化升级,以适配当下的作战需求。而且俄罗斯手里还有一个正在研发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其实现在俄罗斯大名鼎鼎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研发开始于 1988 年,是为了替换射程只有120公里的 “圆点” 战役战术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