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805章 意想不到的战果(一)(第2页)
这种寒风裹挟着冰粒横扫冰面,不仅让户外作业的工人难以立足,更会加速热量流失,使冰层厚度持续增加。
当风速超过 12 米 / 秒时,原本平整的冰面会被掀起褶皱,形成高低错落的冰脊,最高可达 2 米,这些不规则的冰丘如同水下暗礁,给破冰船的作业带来极大风险,即便投入巨额资金配备破冰设备,也难以保证全年通航。
亚寒带气候的特性让这里的冬季不仅漫长,还充满突发性。寒潮来袭时,气温可能在 24 小时内骤降 15c,原本稍有松动的冰层会重新冻结,刚刚开辟出的航道瞬间闭合。
同时,低温导致的海雾频繁出现,能见度常不足 500 米,进一步加剧了船舶航行的危险。这种极端气候下,港口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维护 —— 破冰船的燃料消耗、防冻设备的日常检修、冬季作业人员的保暖保障,每一项都是沉重的负担。
对港口而言,全年通航能力是核心指标,而乌达湾和镰刀湾每年仅有 5 个月左右的无冰期,且即使在夏季,偶尔出现的低温也可能让港湾边缘再次结冰。
强风与浮冰的组合拳,让船舶靠泊时面临双重考验:狂风可能使船只失控撞向码头,而突然漂来的浮冰则会卡住螺旋桨。长期来看,这样的自然条件会让港口运营成本飙升,货物周转效率低下,最终失去作为交通枢纽的实用价值。
其实从海参崴再往北一直到乌达湾,这片海域虽绵延千里,却根本就没有适合建立大型港口的地段,核心症结仍是那挥之不去的严寒。
冬季来临时,整个海岸被冻得结结实实,冰层厚得能承受重型车辆碾压,即便到了春夏,浮冰也会随洋流漂移,像一群沉默的礁石横亘在航道上,稍不留意就会剐蹭船底。
更棘手的是,这一带海域统统面向日本海,与日本本土隔海相望,直线距离近得能清晰捕捉到对岸的船只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