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海棠花开在冬季
第835章 励志要成为世界级别军火商的林毅(一)(第3页)
这种损耗为美国的崛起创造了意想不到的契机。当威尔逊总统以“中立国”身份周旋于交战双方时,美国的钢铁厂正为协约国轧制炮管,底特律的汽车流水线悄悄改装成装甲车生产线。
1917年参战前,美国对英法的贸易顺差已突破30亿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吸纳了大量欧洲资本。如果没有德国引发的这场战争,美国或许还要在“孤立主义”的框架里徘徊更久,其工业产能难以如此迅速转化为全球影响力。
二十年后,德国的再次崛起像一把重锤,彻底敲碎了英法维持世界秩序的幻想。1940年法国投降时,马其诺防线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还崭新如初,却挡不住德军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的奇袭。
英国虽凭借海空优势顶住了本土入侵,却在东南亚失去了新加坡、在北非丢掉了托布鲁克,维系帝国的经济链条被生生扯断。战争结束时,英国欠下美国的债务相当于其三年gdp总和,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印度、巴基斯坦等殖民地相继独立。
这一次,德国的两个盟友也成了改变力量格局的推手。日本偷袭珍珠港让美国彻底挣脱孤立主义枷锁,1944年美国的军工产值达到德国的3倍、日本的10倍,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更是奠定了其超级大国地位。
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和希腊的拙劣表现,反而牵制了德军本可投入东线的兵力,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争取了关键时间。当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其坦克部队规模已远超战前的德国陆军,欧洲东部的势力范围被重新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