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六章:赵国飞兵,该死李牧(第3页)




    半年前,他的兄弟石头违令出关被匈奴人活捉。



    匈奴人将石头拴在马尾巴上,活生生拖死在赵关之前。



    死,对于营地里的匈奴男人来说,是个痛快。



    营地中除了匈奴男人,还有老人、女人、孩子。



    胡人多是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匈奴也不例外。



    这支匈奴军队日常补给都是自给自足,不少人都带着家眷来此。



    大漠深处的肥美草场早就被分好了,这片近一步就是大漠边缘的土地虽然不如大漠深处,但胜在竞争者少——除了主要面对赵国的匈奴,其他胡人聚集地不会距离中原这么近。



    在这片草场生活,比大多数中等部落的匈奴人都好。



    老人、孩子、女人,李牧在出战前就下过军令,不许杀害。



    赵卒们很听他们将军的话,将全部仇恨都倾泻在匈奴青壮男人身上,将全部精力都释放在匈奴女人身上。



    这是惯例了。



    大战之后,要让士兵宣泄。



    在匈奴男人的哀嚎声结束后,匈奴女人的尖叫随后响起。



    李牧听到了,觉得很悦耳。



    “都下去看着点。”战争暂停,李牧感情回归,笑骂道:“别都弄死了。”



    别都弄死的意思就是,弄死几个十几个几十个无所谓。



    要让这群如狼似虎,憋了五年的士卒在女人身上克制。



    李牧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就是可能,他也不会下令。



    他不想。



    那对赵卒来说太残忍了。



    三个裨将纷纷发出男人都懂得“嘿嘿”笑声,带着三营士卒们,投入了这场盛大的狂欢。



    将军让他们下去看着点,重点不是“看着”,是“下去”!



    夜色下,唯有李牧周遭亲兵卫队没有加入战斗。



    不是这些亲兵不想玩。



    而是将军命令,大于一切。



    李牧允许大军放纵,不允许亲兵放纵。



    战场上,无论何时,他的亲兵卫队都不能失去自我。



    下了战场,李牧会大大犒赏他的亲兵,让这些亲兵能去秦楼楚馆中的美人身上宣泄精力,那些美人不比这些匈奴女人强多了吗?



    大漠的天慢慢亮了,匈奴士兵早就凉了。



    赵军起行。



    他们的马背上,驮着从营地中搜刮来的粮食肉干和各种奶制品。



    他们赶着从匈奴领地中俘获的牛羊马匹,牛羊中夹杂着匈奴女人、匈奴孩童、匈奴老人。



    他们慢慢南行。



    踏上回家的路。



    这条路,赵军来时奔行三日。



    三日后,赵军没有走出大漠。



    因为有拖累,幸福的拖累。



    而在他们身后十里外,匈奴十万大军杀到。



    这十万大军虽然潜形匿迹,注意行踪。



    但李牧每行一里路就会留下一伍斥候,二十里为极限。



    赵军斥候密度如此大,匈奴大军又是追着赵军而来,哪里瞒得过?



    一匹匹探马报讯,将用命换来的匈奴大体情况报给李牧。



    李牧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他的表情渐失。



    他的眸色渐冷。



    赵国,邯郸。



    李牧擅自出战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上下一片震惊。



    赵王偃罕见地训斥了郭开,说就是听信了郭开谗言才没有动李牧,导致今日酿成大祸。



    郭开很委屈。



    新王继位,手段还不正当,哪里能动边塞大将啊?



    再者说,他也知道李牧敢出塞啊。



    凡事都问过郭开的赵王偃首次越过郭开,直接对赵将颜聚下王令,让其去雁门替换李牧。



    贵族出身的颜聚应命。



    雁门。



    颜聚到了。



    没人鸟他。



    面对颜聚出示的王令,李牧留下留守雁门的武将看都不看,生硬地答复:



    “我不识字,不认识王令,只知道将军亲口下的将令。



    “你要敢阻碍我执行将令就是让我违背将令,就是杀我,那我就先杀你。”



    颜聚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辆战车出关,看着黑压压的赵卒出关。



    曾在边境待过的颜聚怒火中烧。



    一望无际的大漠上,面对来去如风的胡人骑兵。



    步兵有什么用?



    车兵有什么用?



    都是靶子!



    该死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