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四海澄清
真相如同冰冷的潮水,彻底淹没了周通。巨大的冲击让他踉跄了一步,扶住冰冷的铁栅才稳住身形。
战场上那瞬间认定的“叛徒”形象轰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父亲这些年在魔窟中忍辱偷生、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般搜集罪证的惨烈图景。那一刻,战场上父亲的惊惶失措、那欲言又止的辩解眼神……都有了全新的、令人心碎的解释。
他亲手将自己的父亲,一个被掳掠、被迫害、却在绝望中仍试图留存一丝良知的老人,当作叛徒捆绑、投入了这暗无天日的囚牢!
悔恨、自责、痛苦如同万蚁噬心!周通猛地一拳狠狠砸在冰冷的铁门上,指关节瞬间破裂出血。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再开口时,声音已然嘶哑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来人!打开牢门!把他……把他送到干净的舱室!请郎中!好生……看顾!”他艰难地吐出“看顾”二字,目光复杂地扫过地上蜷缩痛哭的老人,“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扰!一切待遇……按……按被掳受害乡绅供给!”
处理完这突发的一切,周通将自己关在指挥舱里整整一日。
当他再次走出来时,脸上已恢复了一贯的冷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而,他第一时间向余乐呈上了一份详尽的报告,附上了那几张染血的纸片和审讯倭寇的口供,陈明周宝林实为被迫胁从,且在绝境中仍试图保留倭寇罪证的事实,恳请总督明察并予以庇护。
余乐看完报告,沉默片刻,提笔在报告上写下朱批:“查证属实。周宝林乃被害之身,忠心可悯。着即妥善安置,不得怠慢。若有人以此构陷,军法从事!”并加盖了印信。
数日后,一艘前往吴州运送物资的官船启航。
周通并未亲自送行。
但在船离港前,他派人将一份盖有水师总督大印的文书、足够安家置业的银票、以及一封简短的家信送到了父亲的新舱室。信中只有寥寥数语:“父亲大人:前事已查清,乃儿之过。总督明鉴,汝已无罪。携此文书银票归家,善自珍重。媳妇孙辈皆在吴州,可享天伦。儿军务在身,待荡平海疆,当归家请罪。勿念。不孝儿通泣血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