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453章 南亚惊雷(第2页)

“升起白旗!”他声音嘶哑地对副官下令,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所有……所有守军放下武器,打开要塞大门……迎接……迎接大明王师……”

没有抵抗,没有炮声。当大明海军陆战队乘坐登陆艇,在数艘蒸汽巡航舰黑洞洞的炮口“护送”下,兵不血刃地踏上科钦码头时,迎接他们的只有一片死寂和无数惊恐、敬畏、茫然的眼神。荷兰的三色旗被降下,日月龙旗在圣安杰洛堡的塔楼上缓缓升起。代理总督海登率领着寥寥无几的荷兰官员和守军军官,在码头列队,恭敬地献上了象征统治权的城市钥匙和投降书。港口内残存的荷兰船只也纷纷降下了旗帜。

无声的欧洲:恐惧下的噤声

科钦的陷落,如同在滚烫的油锅里滴入一滴冷水,在欧洲引起了瞬间的寂静,随即是更深、更广泛的恐惧蔓延。

里斯本(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紧急召见大臣,反复确认大明舰队的位置以及葡萄牙在果阿、达曼、第乌等据点的安全。他严令果阿总督:“绝不可挑衅!保持最大克制!必要时……满足明军一切非领土要求!”葡萄牙与大明的“传统友谊”此刻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他们生怕明军“顺手牵羊”。

马德里(西班牙):腓力五世同样紧张地盯着地图上菲律宾的位置。他严令驻菲律宾总督:“加强戒备,但严禁任何可能被误解为敌意的行动!重申西班牙与大明帝国的深厚友谊!”西班牙人心中充满侥幸,幸亏他们的主要利益在美洲和菲律宾,南亚次大陆涉足不深。

巴黎(法国):路易十五和他的大臣们面色凝重。法国在本地治里(pondicherry)和卡里卡尔(karikal)的据点如同狂风中的烛火。宫廷内弥漫着焦虑:“明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他们真的会止步于荷兰的领地吗?”法国人一边加紧向印度增派象征性的兵力(更像是政治表态),一边祈祷明军的怒火只烧向荷兰。

伦敦(英国):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一片愁云惨雾。他们在苏拉特(surat)、孟买(bobay)、马德拉斯(adras)、加尔各答(calcutta)拥有庞大利益!明军如此强势地进入南亚腹地,其威胁远超荷兰。议会争吵不休:强硬派主张联合欧洲力量进行威慑;务实派则力主立刻派出最高规格使团前往明军舰队示好,强调商业利益至上,避免冲突。最终,首相沃波尔压下了强硬的声音:“在巨炮面前,外交辞令是苍白的。先确保我们在印度的据点安全!密切观察,不要做出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