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453章 南亚惊雷(第3页)

整个欧洲,无论是王室、议会还是东印度公司,都选择了沉默。没有谴责,没有抗议,甚至连象征性的外交斡旋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怒那条已经亮出獠牙的东方巨龙。大明帝国以科伦坡的雷霆之威和科钦的不战而胜,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荷兰就是前车之鉴!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道德谴责和外交辞令都显得苍白无力。瑟瑟发抖的欧洲列强,此刻只求自保,哪里还敢为注定灭亡的荷兰发声?他们甚至私下庆幸,大明皇帝似乎暂时只专注于捏碎荷兰这颗“软柿子”。

剑指德里:莫卧尔的黄昏

科钦的轻易得手,如同为光武帝雄心万丈的征服蓝图注入了强心剂。卢师准关于“南亚经略”的建议在他心中激荡。荷兰的领地已是囊中之物,但仅仅如此,如何匹配他“光武”的伟业?如何满足他对“完美帝王功业”的渴求?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投向了次大陆腹地——那片辽阔、富庶,却已显颓势的古老帝国:莫卧尔。

莫卧尔:帖木儿的余晖

莫卧尔帝国的历史,是一部征服与辉煌的史诗,也正步入夕阳西下的悲歌。

起源(1526年):由中亚征服者、帖木儿后裔巴布尔建立。他率军自阿富汗南下,在着名的**帕尼帕特战役中,以少胜多,凭借火炮和骑兵战术击溃了德里苏丹国洛迪王朝的十万大军,奠定了帝国根基。德里和阿格拉成为帝国最初的权力中心。

黄金时代:在阿克巴大帝时期达到鼎盛。他通过军事征服(平定拉杰普特人、古吉拉特、孟加拉等地)、灵活的外交(如与拉杰普特王公联姻)和卓越的内政改革(曼萨布达尔制-军衔与行政结合、统一的货币与度量衡、宽容的宗教政策),将帝国疆域扩展到几乎整个南亚次大陆北部,建立了高效集权的行政体系。其后的贾汉吉尔(j和沙贾汗时期,帝国在文化艺术(泰姬陵是其象征)、建筑、宫廷生活方面登峰造极,德里(沙贾汗纳巴、阿格拉、拉合尔等城市繁荣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