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什么叫游走型中单啊!【5K二合一】(第2页)

 

“蔚没六,这个锁头组合根本就没办法发威的呀!”

 

米勒在为lng担忧。

 

记得的注意力则是全在岩雀身上。

 

“来了这波!岩雀这是要开始报仇,二人开始在野区围捕tarzan,现在好像轮到‘复仇雀’登场了!”

 

“这两个人也不追求要击杀,就是要硬抢你的野怪,就不让你刷野!”

 

“tarzan这好难受啊!”

 

波比仗着后面有岩雀,突出一个嚣张,明面从有视野的入口进入。

 

就是摆明告诉你:“爷进来了!还不跑”

 

阿狸想救,可一看蔚的等级,又缩了心。

 

这2v2要怎么打

 

本身蔚和阿狸就是都需要防备这两个能克制位移的,现在这两个人还都是巨大的个人优势,己方打野还一直升不到六级。

 

反抗就是找死!

 

可怜的蔚想要曲线救国.躲着你刷总行吧

 

不好意思,不行!

 

岩雀的q技能对野怪有额外伤害,这也是q技能改版后算是对打野岩雀的削弱补偿。

 

所以就算是没打野刀的中单岩雀,刷野也贼快。

 

而有了岩雀的帮助,二人以极快的速度清完野怪,立刻就马不停蹄的跟着对方转下半区。

 

《你前面怎么对我,现在就怎么对你!》

 

就是硬来!

 

“哎哟他干嘛这中单这样我玩不了啊!”

 

塔赞甚至隐约有点后悔前期去针对中路.

 

因为这人的打法,真的就太像是在“报仇”了啊!

 

“.你要不先来中路蹭点经验升六吧,应该能有经验补偿了,升六我们再去找机会。”

 

dob也是有苦难言。

 

岩雀装备起来之后,推一波线的速度实在太快。

 

反观阿狸,一个q还无法清掉满血的后排兵,每个后排兵都需要自己补上平a。

 

英雄联盟的三路兵线是同时出生,都是固定30秒刷新。

 

可却只有中路,才会把《游走》这件事当成一个位置的“主要职责”。

 

原因就在于————《兵线的交接时间》!

 

简单说,峡谷地形里中线最短,兵线到达线上交锋的速度,会比上下边路天然的快上5秒。

 

这是专属于中路的优势。

 

假设原本正常中单英雄的推线速度,算上游走再赶回中路所需的时间,差不多只会剩下5-10秒时间。

 

如果想要不亏兵,留给中路英雄的游走时间就只有这么多。

 

而清线速度的提升,那就意味着“可游走范围”的扩大!


当下岩雀已经开始能够见面推线,再加上有被动【浮石冲】的移速,还能够再度缩短返回中路的时间。

 

等于是每波兵线,岩雀都有着将近20秒的游走时间!并且由于帮助波比成功攻占野区,导致他还可以轻松的从野区行走,这也使得lng的边路防gank压力山大。

 

比起dob模式。

 

叶博的思路突出一个简单粗暴。

 

【利用英雄推线的优势,打出游走优势】【利用游走优势,选择优先帮打野占领野区】【通过突破野区,再发起更难以防备的边路gank】

 

而叶博后续的游走首选,是上路。

 

“圣枪哥我来辣,看下我位置!差不多就可以直接丢雷!”

 

“.懂你意思!”

 

因为是第一次和叶博的岩雀配合,叶博还特地先讲了一下大招的配合,圣枪哥很快也就想到了画面。

 

酒桶见岩雀前来,直接e出身留人。

 

纳尔则是在见到三角草出现的岩雀后,果断的交出闪现+e二段跳,迅速拉开大段距离,避免被酒桶的大招手榴弹炸回去。

 

这个距离,就算酒桶现在同步交闪,也不可能有角度把纳尔炸回去。

 

不过,其实不需要炸回去。

 

酒桶的r技能施法范围长达1000码,极限的边缘判定范围更是有400码,也就说是在不考虑炸回的情况下,最远可以在1400码外炸到人。

 

当然一般这样扔r,除非是打残血,否则肯定得是个“华佗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酒桶亚索》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组合。

 

就因为亚索可以“定点接大”,让酒桶根本无需考虑角度,就可以和亚索轻松配合完成《千里开人》!

 

而显然,新版岩雀也可以。

 

满身酒气的纳尔,不受控制地被炸向那迎面撞来的撒石阵!

 

落地吃满【撒石阵】的2秒晕眩,岩雀轻松打满全部伤害,然后再反手w又了抬回去断绝生机!

 

“打的好啊叶博!”圣枪哥发出奈斯庆祝。

 

“打的好哇叶博!”不在现场的杰杰也跟着发来贺电。

 

叶博没着急回应,先继续专注沟通自己的想法:“感觉还能再蹲一波呀,杰杰先别刷那个先靠一下吧,咱可以放峡谷直接把上塔破了,我感觉对面上单还会给机会。”

 

“行,听你的。”

 

11分钟,复活的阿乐纳尔tp出来。

 

但波比已经从野区绕道而来,野区被攻破以后,视野的破绽还在发力。

 

这波是岩雀先手,直接走出光明正大的调整角度,对着纳尔的前方扔下撒石阵。

 

阿乐看到了对方身后跟着的波比,本能性的不想站在墙边,甚至还想操作。

 

可波比也同样不需要“壁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