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终结常侍(第2页)
其十,致乱天下,苍生涂炭。由其恶行,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战火纷飞,百姓身处水火,生灵惨遭涂炭,汉室四百年江山几近覆亡,其罪之重,天地难容。
今圣人失迹,天下英豪,当以活圣人为己任,勤王救驾,扶天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袁家俩老头炮制袁氏邸报的时候,袁绍火急火燎地赶回皇宫,和吴匡合力,将所有知情人士尽皆诛绝,火烧董太后寝宫,两人见火势已大,放开皇宫守卫,开始竭力救火。并且让士兵口呼“阉党作乱,火杀董太后,劫持陛下兄弟逃脱”。
在两人迅捷的处理下,其他世家之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连夜救火的时候了,宦官杀绝,他们也问不出什么。
次日见了袁氏邸报,杨氏刊印和大汉月报也火急火燎地赶了一期。
三大报刊从雒阳向外扩散,后面的颍川学报跟着品评了一下,这口锅,就结结实实地扣在了还在逃跑的张让、段珪等人头上,谁让二人还在芒山中躲藏呢。
过了函谷关的董卓正是因为三家的报纸,知道了皇帝已经被张让掳走了,不仅如此,袁氏邸报的那个半檄文的行文还给了他一个光明正大行军的理由。
反正我董卓是个莽夫,就当它是讨贼檄文了,咋滴!
董卓趁着城内的世家还在纠缠,纠结兵马地时候,带着抛下后队步兵,集合吕布李傕两支先锋骑兵呼啸而过,鸟都没鸟雒阳城上的军队,因为他的探马注意到了伊阙关蹇硕军的动向。
蹇硕是谁?中常侍之一啊,灵帝在世时最信任的上军校尉。
他的兵马不进城护驾,那自然是知道要护的驾在哪里,董卓哪还有犹豫,让探子跟了几天,就大致猜出了蹇硕的目的地。
毕竟他董卓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舆图一摊开,直接就往缑氏赶。
不过因为渡河绕路,他还是没赶上顺流而下的蹇硕军。
到了偃师南岸,因为三水汇合,董卓失去了蹇硕的踪迹。
而此时,雒阳城里的军队才开始追踪皇帝的下落,袁绍一路跟着张让等人逃跑的路线追到了平县,但是慢了一步,张让已经进了芒山。
袁绍等人追至芒山渡口,发现了乱七八糟的众多脚印往芒山里而去,肯定了自己的猜测,继续向芒山里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