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援边工程
吴郡、日南忙着进行特区行政改革,建国典礼之后,黄平等人也没在洛阳闲着。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不是洛阳一地,也不是中原的吃饭问题。
是整个新华夏一千八百万平方公里上,八千多万人的生存问题。
蒙东、蒙西两行省冬季漫长,牧业全凭天意,要怎么解决;
羌藏行省和益州行省南部山民的生机在何方?
各地新附部落、民族之间与汉民之间的相处问题应该怎么协调?
“对于第一个全国五年计划,大家都有什么想法?都谈谈!”
十月初一,第一个全国五年计划提案出来之后,在洛阳大会堂政议厅第一次召开部门首领和常务扩大会议。
探讨五年计划的合理性,研究稳步推进计划落实的方法。
会议统一总方案之后,各部门相继开始制定对应的计划。
此时,吴郡孙坚传来汇报,特区的法治整顿工作初见成效,并在之后提交申请,希望将吴郡特别行政区更名为东吴特别行政区。
对此,中央开会讨论之后,认为吴郡确实不是曾经的吴郡,同意了他的改名申请,同时发布文件通报全国。
没多久,曹操的工作汇报也提交了上来。
不止他们,进入冬季,各行省、各部门下属单位的第一次年度工作汇报都在有序的发往中央。
正好为各部门的计划制定提供切实可参考的数据。
到了冬月末,再次在当日的议政厅召开会议。
这次各部门都是准备充分。
其中文化教育部首先提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之内,要完成全国人民80%的脱盲率。
保证每一个治下的村或部落都有一个以上的识字人群,杜绝文盲的区域性特征分布情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增至少30万教师岗位,同时需要全国实行至少三年的义务教育政策。
工业与商业部计划在五年内完成所有镇级供销社的搭建,将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出精确到镇,将农工业产品建档造册。
在全国打造区域性经济合作试验点五十个,同时在这五十个区域兴建五十座钢铁厂,及其他配套基础工厂。
要提高农业产出,就需要就近解决区域性农机缺口问题,工商部的区域经济中心计划,是铸好农业生产之锄的关键一步。
农业与军事部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小型化肥厂配套到各区域的计划,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成,但有少部分人并不赞成。
究其原因就是化工厂的污染问题,这些年在常山——渤海这个双核经济政治中心区,化工厂的污染问题已经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