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援边工程(第2页)

 对于将化肥、化工厂遍地开花到全国的计划,多数人其实都是担忧的态度。

 甚至全国五十区域全体系自给自足工业的建设设想,不少人都保留了反对意见。

 其中包括黄平,他清楚地知道,华夏人的经济思维核心就是自给自足,这不会因为统治阶级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对于工商部拿出这个计划,他并不惊讶,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是种地思维。

 工业的发展模式,遵循的还是农业的思想指导,差什么我种什么,指导缺什么我造什么,主打一个品类齐全。

 之所以没有反对,保留了意见,是因为黄平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全国人民不饿死。

 先要吃上饭,吃饱饭,才能考虑吃好饭的问题。

 污染问题,只能说尽力处理。

 空谈保护环境是不现实的,群众都要饿死了,谁还在意世界还好不好,环境被没被污染。

 好在,现在的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外部力量需要应付,都是内部问题待处理。

 所以工商部和农军部的区域建设计划,最终还是通过了。

 只是黄平等人将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概念提了出来,倡导群众舆论呈低污染性工农业方面导向。

 这些计划,对国土与资源部、道路与通信部等其他部门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在会上,各部门的计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之后,就此确定下来。

 会议决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就从2902年正月正式开始,但是文件发布是在最冷的腊月,北方的几个行省是注定传达不到基层了。

 “夫君,你说,我去把宋渊挖来国资部怎么样?”

 回家后,顶着憔悴的脸,张灵征求黄平的意见。

 “呃,宋渊?你怎么想起请他了。”黄平对宋渊可太熟了,确实是能帮张灵他们国资部渡过难关的大能。

 “国资部需要尽快详细地统计出国家领土和资源分布,为其他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张灵说道,“但是那些家伙,才散会就问我要数据,这也太急了吧。”

 “这倒没事,有多少给多少吧,毕竟他们也不可能全面开花,也得先从有基础的几个革命中心开始,那些地方的资料,我们还是很齐全的。”

 黄平分析道,“另外,宋渊确实是合适的人才,你可以试试。”

 “好!”张灵畅快道。

 没几天,山河大学的地理与勘探的大拿宋渊,和地矿学院的院长钟离鸿连人带团队都被她给召进了国资部。

 看到张灵的操作,其他部门也是脑洞大开,纷纷将山河大学和渤海大学的师生,给拉进了自己部门的“相亲相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