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开舆论战先河(第2页)
丰邑侯首先是大周子民,然后才是侯爷,侯爷犯法与庶民同罪,本官自当按大周律行事。
一众学子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府尹大人说得有道理,但护不护得住他们周全就两说了。
毕竟丰邑侯打李随风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他们不清楚,要是站出来指证,无凭无据的,到时被姜远反告一个诬陷王侯之罪,这辈子也就完了。
这与去宰相门前堵门不同,堵姜守业的门,闹一闹也无甚大事,反倒能显现出来他们为打抱不平的热血。
但真正见官,在公堂上质对,就是两回事了,说出来的话就是呈堂证供,有专门的师爷记录,到时赖都赖不掉。
一众学子垂头丧气的出了京兆府,又有人愤愤的骂府尹大人是胆小怕事,与他们推诿,提议去大理寺。
这回再无人响应,连借口都不找了,摇头叹气的各自散了。
这场闹剧就这么完事了?
当然没有,只是刚刚开始。
梁国公府这头,上官沅芷着乡主服盛装出行,接连拜访京中大员的女眷,也不提姜远之事,只说有来有往,互送些年礼后便回返。
李随风被姜远打残一事,经过李勉行的大肆宣扬,学子又堵宰相的门,已传得沸沸扬扬,民间议论纷纷,各官家贵妇多少有些耳闻。
这个时候上官沅芷过来拜访,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又似什么都说了。
贵妇们大多有七窍玲珑心,两个国公的贵女亲自来拜访,这给了多大的牌面,其中份量就得掂量着了。
宫内太监与护卫此时四散出宫传旨,召集百官上太和殿议事。
大过年的,大家都在家中准备过年,大年三十被鸿帝招进宫中,都以为发生了大事,忙不迭的往皇宫赶去。
鸿帝也是无奈,后宫之中正在准备夜宴,正准备与一众嫔妃、儿子、女儿享享天伦乐。
却不料礼部尚书颜其文与几个老臣前来面圣,后又有监察御史唐勇毅等言官要参劾丰邑侯,李勉行痛哭流涕的跪于金殿外,要状告丰邑侯殴打其子致残。
又有暗夜使来报,百十学子堵了梁国公府的门。
乱糟糟的一片,过个年都不让鸿帝安生,不见这些人还不行。
鸿帝听闻暗夜使的禀报,得知其前因后果,也不禁摇头,这丰邑侯还是以前那个卵样,记吃不记打,半年前刚被发配了,这回又搞出这么大的事来。
纨绔就是纨绔,当了侯爷也成不了大器。
不过这事也怪不得丰邑侯,据暗夜使的调查所得,那李随风完全是自找的,被打了也是活该。
不过,拉偏架的事,鸿帝肯定不能明着干,心中也暗恼李勉行教子无方,吃了亏了就想着来告御状,搅得年都过不成。
都来烦鸿帝,也行,大家就都不要过年了,全部来上朝吧,是是非非,大家一起来评判。
鸿帝抱着这么一个心思,旨意一下,文武百官全回太和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