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唐朝官员徐法言
徐法言,作为一位历经陈、隋、唐三朝更迭的官员,其人生轨迹与时代洪流紧密交织。他一生历任陈秘书郎、太子舍人、太子洗马等诸多官职,入隋后转任益州总管参军事等职,入唐后又担任陕东道行台百工监,在不同朝代的官场中始终坚守职责,以自身才干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徐法言出身于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家庭,自幼便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对经史子集有着深入的研习,这为他日后步入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学识基础。南朝陈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氛围浓厚,朝廷注重选拔有学识的人才充实官僚体系,徐法言凭借自身的才华,顺利踏入官场,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他最初担任的官职是陈秘书郎,主要负责掌管国家的图书典籍,包括图书的整理、校勘、收藏等工作。这一职位看似清闲,实则对官员的学识和细心程度要求极高。徐法言在任期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仔细核对每一部典籍,对残缺、错误之处进行认真修补和校正。当时,陈朝宫中收藏的部分古籍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篇章混乱,他花费大量时间梳理这些古籍,通过对比不同版本考证典籍真伪与源流,使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文献得以妥善保存,其严谨态度和扎实学识得到上司认可,也赢得了良好口碑。
不久后,徐法言因表现出色调任太子舍人,作为太子东宫属官,主要职责是陪伴太子读书、协助处理东宫日常事务,同时为太子提供政务建议。在这一职位上,他充分发挥学识优势,每日陪伴太子研读经史,结合社会现实讲解治国理政道理与历史成败得失,还积极协助太子处理东宫礼仪、文书等事务,将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深得太子信任与敬重。随着东宫任职经验的积累,他又被提升为太子洗马,职责更为重要,除辅佐太子外,还需负责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以及太子出行时担任前导。徐法言深知职位重要性,愈发勤勉工作,对东宫图书全面整理分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方便查阅;陪伴太子出行时,始终保持警惕,按礼仪规范安排队伍,确保安全顺利;同时利用接触机会,及时向太子反映民间疾苦与朝廷政务问题,为太子日后参与朝政积累经验。
之后,徐法言历任中舍人、司徒左西掾镇卫、仪同、鄱阳王从事中书郎等职。担任中舍人期间,他协助太子处理核心政务,参与东宫重要诏令起草与审议,政治才干进一步展现;司徒左西掾镇卫一职涉及朝廷军事防御与地方治理,他积极参与军事防御体系规划建设,关注地方治安与民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稳定;仪同虽无具体实权,但象征荣誉与地位,是朝廷对他此前工作的肯定;任鄱阳王从事中书郎时,他跟随鄱阳王处理藩王府政务,负责文书起草与上传下达,凭借出色的文书处理和政务协调能力,成为鄱阳王的得力助手。在南朝陈任职期间,徐法言始终秉持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的信念,无论担任何职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仅在文化典籍整理、太子辅佐方面贡献力量,还在政务处理、军事防御领域积累丰富经验,为日后在隋、唐两朝任职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