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皇帝的殊恩(第3页)
银青光禄大夫是文散官从三品,检校兵部尚书则是正三品……那自己就应当是正三品的待遇了。
想到这里,李奕也觉得很头疼,唐代中期以来,官制变得越来越混乱,从武将大多兼领文散官,而将武散官制弃之不用,这一点就可见一斑。
而到了五代时期更是一团乱麻,乃至于最后催生出宋代那种史上最操蛋的职官制度。
眼见李奕有些出神,宰相王溥提醒道:“李都使,还不叩谢陛下盛恩”
李奕这才反应过来,诏书已经宣读完毕,他连忙恭敬跪拜道:“臣谢陛下隆恩!”
“平身。”柴荣微微点头,又道,“朕已诏令叙封李卿之妻为常山郡夫人,封敕书文和一应赏赐,稍后会派人送到李卿府上。”
李奕闻言又连忙跪谢。
叙封这事他倒是了解,五品以上官员的母亲、妻子,依例可以获得叙封邑号。
依唐制,官阶齐五品者,母、妻为县君;四品者母、妻为郡君;三品以上者母、妻为郡夫人;文武一品者母、妻可为国夫人。
柴荣勉励道:“李卿虽年轻却才干出众,更难得的是忠心为国。望卿日后继续为朕分忧,尽心为大周效力。”
李奕拜道:“臣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此时此刻,他确实对柴荣怀有几分真挚的感激,皇帝待自己不薄,虽然是有目的的施恩,但得到的好处做不了假。
柴荣满意地点了点头,交代了一句在金祥殿设宴的事,随后便对众臣道:“今日议事至此,退朝吧。”
众臣齐声应道:“恭送陛下!”
待皇帝离开后,李奕走出大殿,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一丝坚毅的神色。
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而前方的挑战只会更多。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相信,只要忠于本心,便能在这乱世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李都使,恭喜了。”
李奕回头,见是宰相王溥,连忙拱手道:“王公。”
王溥微微一笑,道:“李都使年少有为,日后定能成为国之栋梁。不过这性子还需磨砺一番,攻蜀之战两次立下军令状,实在是莽撞了一些。”
李奕郑重道:“多谢王公提点,下官铭记于心。”
王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再多说什么,迈步径直离开。
望着对方的背影,李奕暗自沉思,真要说起来,他和王溥其实没什么交情。最初还是在整顿禁军之时,他借助向训在中间搭桥,请来王溥派人帮忙清点名册。
但这远没有到让对方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的程度……当然也可以说王溥就是单纯的大公无私,谁对国家社稷有功他就发声捧谁。
不过李奕猜测真实原因,或许还有向训的缘故,毕竟王溥和向训私交不错,而向训又和自己走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