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姨母也是母(第2页)
符氏捏着锦帕替妹妹拭了拭嘴角。
过了一阵,她却突然轻叹了一声:“此番我随官家一起出征,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训哥儿才不过三岁,从未离过我身边,我这一走,最放心不下他……二妹若有闲暇,不妨进宫替我照看一二。”
“阿姐……”符二娘神色一愣,放下手中瓷碗,欲言又止。
她不太理解自家阿姐的想法,打仗明明是男人们的事情,后宫妇人何必非要掺和其中?
符氏察觉到妹妹的迟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你我姐妹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符二娘咬了咬唇,终是忍不住问道:“阿姐为何非要随驾出征?我听说淮南冬月里地气湿冷,透体彻骨的寒意。阿姐身子娇贵,何必跟着去受罪……况且训哥儿年幼,正需母亲陪在身边。”
符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她望向远处的宫墙,沉默片刻才道:“二妹可还记得去年官家御驾亲征之事?”
那次的战事符二娘自然知晓,她的丈夫就是在高平一战成名,继而又在忻口之战中力退辽军。
作为妻子的符二娘,早已从丈夫的口中,得知过战事的种种经过。
只是她不明白此事和阿姐非要跟着皇帝一起出征有什么关联。
见符二娘微微点头,符氏轻叹一声道:“自梁朝以来,开国皇帝一旦崩逝,后继者便处境艰难。正因如此,去岁北边入寇,官家才会力排众议,决心御驾亲征。”
“据说最凶险时,军队几近溃败,官家在阵前亲冒矢石督战,还有部分悍勇的将校奋力拼杀,这才化险为夷。”
“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让人后怕不已。胜了自然荡清内忧外患,可若败了……后果则不堪设想。”
这些话符氏其实憋在心里许久,就算跟自己枕边人她都没说过。今天见到妹妹后她这才有感而发。
正如她话里所言,五代乱世以来,二代皇帝很不好当……如果高平之战柴荣不幸没打赢,那真不知道东京会发生什么变故。
符氏曾经嫁过李守贞之子,然而没多久就被灭门。
她至今仍记得当年李府被围时的惨状——刀光剑影中,府中女眷的哭喊声此起彼伏,鲜血染红了庭前的石阶。
若非有父亲符彦卿的名头在,恐怕她也难逃一劫。更遑论能被太祖郭威以礼相待,甚至还做主把她嫁给了养子柴荣。
若是去年皇帝亲征出了什么意外,难道她又要在乱兵之中侥幸求活?
可人的运气未必每次都会那么好……何况如今她还有个幼子的羁绊,让她担惊受怕的程度更是加深。
符二娘见到姐姐脸上的表情,若有所思道:“几个月前夫君奉命出征,我也是和阿姐一般的心思,每日都寝食难安,生怕得知不好的消息……阿姐是担心官家的安危,所以才非要跟着出征?”
符氏微微点头道:“官家性情刚烈,时常乾纲独断,满朝文武很难劝得住。而唯有我的话,官家最能听得进去。”
“此番攻伐江南,我怕官家在关键时刻,又会亲冒矢石涉险。但若是有我在身边,则可以劝阻官家。”
她这话说的倒是不假。二人虽为半路夫妻,但感情深厚。柴荣对符氏敬重有加,对她的劝诫也听得进去。
当年经历的那场祸事,让符氏对乱世中争权夺利的残酷,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体会。
所以符氏心里十分清楚,一旦皇帝在前线有个闪失,东京城内将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她不想再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要尽力避免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才促使她说服皇帝带自己一起出征。
符二娘小声道:“我比不上阿姐聪慧,想事情也没有那么深远……不过阿姐放心,你离开东京之后,我会常来宫中看望训哥儿的。”
符氏拍了拍妹妹的手:“如今你身子不太方便,安心待产才是最紧要的,倒也不必来的太勤,偶尔进宫陪训哥儿说说话就行。”
“阿娘,抱抱!”两人正说话间,那穿杏黄小袄的孩童蹦跳着跑了过来,一头扎进符氏怀里。
符氏连忙将儿子轻轻揽住,柔声道:“训哥儿,小心些,别撞着姨母。”
柴宗训仰起小脸,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符二娘,奶声奶气地问:“姨母是什么呀?“
她抚着儿子红扑扑的小脸,温声细语地解释道:“姨母就是阿娘的妹妹啊,训哥儿快点喊姨母。”
柴宗训倒也乖巧,立马稚声喊道:“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