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吃荷叶茶的RoSOb

第248章 西向锋芒

炎阳城头的血腥味尚未散尽,焦黑的箭簇残骸还嵌在斑驳的城砖里,仿佛仍在诉说着三日前那场惨烈的攻防战。

 卓青麟站在西城门的箭楼上,指尖拂过一道新鲜的刀痕,目光越过城外连绵的稻田,落在东南方向那片隐入云雾的丘陵上。

 那里,五千南唐精锐曾如毒蛇般潜行而来,最终却化作炎阳城下的累累白骨。

 “教主,庄旗使求见。”亲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卓青麟转过身,见庄铮一身玄色劲装,腰间挎着那柄成名已久的庚金破灭刀,黝黑的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却又透着一股酣畅后的亢奋。

 “南唐那五千人,尸骨已收拢掩埋了。清点下来,咱们折了七百二十三死,三百一十四伤,大多是城防营的弟兄。”庄铮瓮声说道,粗糙的手掌在城砖上重重一拍,“李德成那厮作为李广的麾下倒是光棍,没敢屠城掠地,就是过境的几个乡镇被强买了近万石粮草,老百姓怨言不小。”

 卓青麟颔首:“让厚土旗拨款补偿,按市价加倍。另外,伤兵交给天医堂全力救治,家眷抚恤要尽快落实。”他顿了顿,看向城外正在重建栅栏的民夫,“这次守城,炎阳城的百姓帮了不少忙,每户发两斤米,算是郡府的一点心意。”

 “教主仁心。”庄铮咧嘴一笑,忽然压低声音,“倒是教内那些人,经此一战,总算老实了。昨天唐旗使还跟我说,烈火旗辛旗使那边递了话,愿意遵教主号令,只求别插手教务。”

 卓青麟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明教内部本就派系林立,石元暴毙后更是暗流涌动,不少人觉得他一个“外人”占了教主之位,心里未必服气。

 可当南唐兵临城下时,是他提出收缩防线、固守待援,是他让炎阳学堂的学生带着民壮加固城防,更是他亲登城楼擂鼓助威。

 如今大胜,那些质疑声自然烟消云散——只要他不触碰明教的权力核心,这个教主的名头,谁也不会再质疑。

 “对了,”庄铮忽然想起一事,“你前些天说的‘军师祭酒’,鹰王也觉得可行。炎阳学堂那批十七八岁的毕业生,正好派上用场。这些娃娃读过书,懂算术,还能给弟兄们讲新教义,比那些只会喊打喊杀的糙汉强多了。”

 卓青麟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设立军师祭酒,本意就是要在军队里埋下新思想的种子。这些学生在学堂里学过《格物论》《民本策》,知道“土地归耕者”“赋税均平”的道理,让他们去军队里宣讲,既能凝聚军心,又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明教固有的“杀富济贫”思维。

 “让他们先从关麟军团开始,跟老兵混熟了,再推广到五行旗。”他叮嘱道,“告诉他们,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帮弟兄们写家书、算军饷,比讲大道理管用。”

 正说着,殷天正带着两名护卫匆匆登上城楼,青灰色的长袍上沾着尘土。

 “教主,庄旗使,东南边境有动静。”这位白眉鹰王面色凝重,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在城砖上铺开,“斥候回报,南唐在黑风峡以西的山头增建了三个烽火台,还加派了巡逻队。另外,黑水城那边发现有南唐游骑窥探,我已让守军增至六千,由这次守城立功的周通统领。”

 “这位周通出身北宋年间的水泊梁山,绰号‘小霸王’,一杆走水绿沉枪使得相当不差,一流初阶身手。”庄峥在一旁介绍道。

 “你们商定就成!你俩做事我放心。”卓青麟一边俯身细看地图,一边淡定得道。

 “谢教主信任,吾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殷天正与庄峥齐声回应。

 这话,卓青麟听了也就笑笑,谁信,坟头草都三尺高了,但毕竟比以前要好多了。

 梧州郡的地形像个不规则的油瓶,黑风峡是细长的瓶口,东南丘陵是瓶身的棱角,北面的横梁山脉则是瓶底——三面环山,只有西面是一片望不到头的石林戈壁。

 南唐若想再犯,要么翻越大山绕道黑水城,要么强攻黑风峡,可黑风峡有三万关麟军团驻守,身后还有虎贲军团的二十万人马盯着,显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