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吃荷叶茶的RoSOb

第152章 大楚危局(第3页)

 一道道命令从彭城发出,如同投入沸水中的石子,在大楚疆域内激起千层浪。北楚的农夫放下锄头,拿起生锈的兵器;南楚的商贾打开粮仓,资助守城的将士;甚至连深闺中的女子,也剪下长发,搓成弓弦。

 除夕夜,彭城的钟声格外沉闷。项庄独自站在皇宫的角楼上,望着远处军营的灯火。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芒在风雪中摇曳,却始终没有熄灭。他想起少年时读过的史书,那些王朝覆灭的故事总是惊人地相似——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或许,这一次会不一样。"他喃喃自语,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雪花。那雪花在掌心瞬间融化,留下一点冰凉的水渍,如同一个希望的印记。

 开春时节,大楚的疆域上已是遍地烽火。东部战区的曹刿采用"围魏救赵"之计,命秦琼放弃黄山,转而奇袭东吴的广陵,逼得孙膑不得不回师救援,林冲部趁机从宣城突围,与曹彬在芜湖会师。这场战役虽然没能扭转战局,却为东部战线争取了喘息之机。

 西部战场上,贾演利用湘军兵力分散的弱点,集中精锐在湘潭外围设伏,一举歼灭湘军先锋三万余人。曾国藩震怒之下,挥师猛攻江陵,却在坚城之下损兵折将,六十万大军顿兵于坚城之外,进退两难。

 南部战区的战况最为惨烈。李信的三十万大军如同潮水般北上,连克桂州、永州、衡州,直逼南陵城。南楚老将胡一刀率部死守永州三个月,城破之日,七十岁的老将身被数十创,仍拄着断刀屹立在城头,直至被乱箭射穿身躯。

 这日,项庄正在军机处审阅各地军报,参军陈平匆匆而入,手里捧着一份来自北楚的密报:"摄政王,季布将军传来捷报,他联合北魏境内的反魏势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北魏的南下的三万铁骑,匪乱也已平定大半。"他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更可喜的是,东汉同意派兵向北魏展开军事行动,减轻我大楚的压力;另外北楚各州府自发组织的民团已达二十万,正源源不断地开往前线。"

 项庄接过密报,手指在"民团"二字上反复摩挲。他忽然想起沣京街头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想起长沙城头黄盖的尸身,想起太湖水面上漂浮的楚兵尸体。这些平凡的人们,平日里或许会为了一碗粥而争抢,可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刻,却能拿起武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防线。

 "传我命令,"项庄站起身,目光坚定,"命曹刿从东部战区抽调十万兵力,驰援南部战区,命令罗英给我拖住南唐李信;令贾演死守江陵,拖垮湘军;再给季布加派五万辅兵,务必将北魏势力赶回淮河以北。"他走到地图前,用朱笔在大楚边界上沿线画了一道弧线,"告诉所有将士,守住这条线,咱们就还有希望。"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操练的呐喊声,那声音穿透了层层宫墙,如同沉睡的雄狮正在苏醒。

 项庄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大楚的命运仍悬于一线,但只要还有一人在抵抗,这线生机就永远不会断绝。

 长江滚滚东流,见证过无数王朝的兴衰。如今,它正默默地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用勇气和鲜血,书写属于大楚的新的历史。而那些在烽火中挺身而出的身影,终将如同江水中的礁石,任凭惊涛骇浪拍打,始终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