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布衣伽蓝(第2页)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骑快马如离弦之箭,从东岸飞驰而来。马上的骑士背插象征最高等级捷报的三支金翎,在初升的阳光下闪耀着刺目的光芒。
他无视了奔腾的河水,无视了岸上严阵以待的十万大军,径直冲入中军,将一份还带着露水湿气的军报,高高举过头顶,用尽全身力气嘶吼:
“捷报——!南唐国主李伯禽,举国归降——!”
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十万大军头顶。
刚刚还弥漫着杀伐之气的河岸,瞬间陷入一片诡异的死寂。士兵们脸上的狂热和期待凝固了,手中的刀枪仿佛突然间沉重了百倍,茫然地相互张望着。前一刻还志在必得的滔天战意,如同被戳破的皮球,瞬间泄了个干净。
蔡阳端坐马上,他脸上的肌肉猛地一抽,眼神从惊愕、难以置信,迅速转为一种被愚弄般的暴怒,最后化为一片铁青的阴沉。他猛地一把夺过军报,目光如刀,飞快地扫过上面的文字。捏着军报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而骨节发白,微微颤抖着。
“归降……”他咬着牙,从齿缝里挤出两个字,声音低沉得可怕,带着浓重的血腥味。他猛地抬头,望向东岸那依旧笼罩在薄雾中的南唐土地,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那里,不再是他建功立业的战场,而是一块无需流血便已收入囊中的肥肉。巨大的失落和一种被抢了头功的愤懑,如同毒蛇,噬咬着他的心。他手中的马鞭狠狠抽在冰冷的马鞍上,发出一声刺耳的脆响。
“传令!全军……原地扎营待命!”命令带着浓浓的不甘,在死寂的河岸上回荡。
南唐一百三十二城,连同其广袤的疆土和数百万生民,就此兵不血刃地,并入了大楚的版图。大楚的疆域,在这一刻,轰然跃过千万平方公里的门槛,成为一个真正雄踞大陆的庞然巨物。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越千山万水,直达大楚的权力心脏——沣京。
枢密院和内阁的紧急会议,在一种近乎梦幻般的巨大喜悦和随之而来的审慎权衡中,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最终,决议形成:
允李伯禽所请,准其在寿阳山章武大营旧址建寺修行,赐号“寿阳大法师”。同时,将章武郡每年的税赋划拨寿阳寺,作为其维持运转、供养僧众的经费。对于李伯禽年仅六岁的幼子李当,赐爵“怀安王”,即刻迁居彭京,由大楚虚君项恒府邸就近照拂。
南唐十万魔兵,就地解散魔功。所有将士,无论将校士卒,一律剃度出家,就地编入新设的寿阳寺为僧,修持佛法,祛除魔念。
那座曾令楚军寝食难安的章武大营,无数营垒、校场、壁垒,就地拆除改建,一座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寿阳寺,开始在这片浸透了血与火、罪与罚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寿阳大法师李伯禽为住持,而寺中僧众的骨干,则由李长风麾下“长风阁”中那些修为精深的武道高手充任。
至于南唐剩余的精锐力量,大将李广展现了其非凡的统御之才。他迅速整编出十万可战之兵,领牙门将军衔,亲自统率其中六万精兵,加入罗英的虎贲军团,成为征伐穹夷山脉,东征东吴的锋锐力量;另外四万,则由辅国将军李长风率领,并入卓青麟的关麟军团,镇守大楚南大门;车骑将军罗通率六万修罗骑兵北归沣京大营待命。
楚国庞大的行政机器也随之高速运转起来。借着南唐归降的契机,一项酝酿已久的变革迅速推行:在原有的郡县制之上,设立“省”一级行政区划。
原南唐的核心区域,郴州、梅州、梧州、永州等南方七郡,被整合为“梅山省”,由那位在西部三郡力行分田、编练乡勇的白眉鹰王殷天正,出任梅山省首任刺史。
整个大楚的版图,被重新梳理,共划分为出四十二个省,以及三个地位超然的直隶区——彭京、沣京、金陵。
三座直隶京畿,也被赋予了清晰的定位:彭京,皇都所在,虚君项恒、怀安王李当等象征性勋贵在此安居;沣京,则成为整个帝国真正的军政大脑,内阁、军机处、枢密院、五军都督府、众议院等核心机构林立于此,日夜运转,掌控着帝国的脉搏;而金陵,则承载着大楚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