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争论(第2页)


 冯元飙没有把话说完,但在场众人都明白那未尽之意。


 大夏的威胁,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对整个旧有秩序、对他们所属阶级的根本性颠覆。


 相比之下,李自成至少还在旧秩序的框架内争霸。


 礼部侍郎谢升清咳一声,他素有清名,此刻面色挣扎:“冯部堂所言,虽是为国筹谋,然则与贼合流,终究非正道”。


 “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举恐失天下民心啊”。


 “民心?”,周延儒终于抬起眼皮,嘴角泛起一丝极淡的嘲讽,“谢大人,如今的民心,还在大明吗?是在易子而食的流民那里,还是在被层层盘剥的农户那里?或者,是在江南那些喜迎王师的富商士子那里?”。


 他一句话问得谢升哑口无言。


 冯元飙趁热打铁:“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昔日唐室亦曾借回纥兵以平安史之乱,虽后患不小,但终究延续了国祚”。


 “今日我等联闯抗夏,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待击退大夏,再图后计不迟,总好过眼睁睁看着社稷倾覆,神器易主!”。


 陈演似乎被说动了几分,犹豫道:“只是那李岩毕竟是贼酋使者,若此事泄露,朝廷颜面何存?皇上那里……”。


 “颜面?”,周延儒冷笑一声,“陈公,如今是颜面重要,还是存亡重要?至于皇上!”。


 他顿了顿,没有说下去,但众人都明白,那位刚愎多疑的皇帝,才是此事最大的变数。


 就在几人意见渐趋一致,准备草拟章程,如何委婉向皇帝进言时,一个一直沉默寡言,坐在角落的官员。


 工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建泰,忽然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冰投入炭火中:“诸公之议,看似老成谋国,实则是取祸之道!”。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于他。李建泰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衣袖,继续道:“大夏之势,已非人力可挡”。


 “其兵锋之盛,制度之新,远非积重难返之大明与流寇结合的乌合之众所能抗衡,强行抗拒,不过是螳臂当车,徒使北地再遭兵燹,万千黎民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