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崇祯的无奈上(第2页)

 在意识到大势已去的那一刻,这位末代皇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暗中指使亲信太监,以雷霆手段收回被权贵侵占的皇庄,又巧妙兼并了大量良田。

 最终在京城周边整合出十九处皇庄,共计一百五十万亩沃土,安置流民四十余万,构筑起皇室最后的自留地。

 更令人惊叹的是,崇祯从这些庄户中遴选万余青壮,效仿大夏军制严格操练,最终淬炼出五千精锐。

 这支完全效忠于皇帝的私兵,成为紫禁城最后的安全屏障。

 “天子必须手握钱粮、掌控军队”——这是崇祯夜读大夏政制时顿悟的治国真谛。

 可惜这番领悟来得太迟,当他看清皇权真正的根基所在时,大明王朝早已病入膏肓。

 但这位倔强的君主仍在王朝倾覆的前夜,以这种近乎悲壮的方式,为皇室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这种临摹新兴政权制度的举措,既是对过往治国之道的彻底反思,也是一个即将谢幕的王朝,为自己准备的最后尊严!

 经过几道盘查,周延儒终于被引至乾清宫东暖阁外。

 领路的太监低声禀报后,阁内沉寂了片刻,才传来一个略显沙哑而疲惫的声音:“宣”。

 周延儒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带着檀香和陈旧木料气息的冰冷空气,躬身走了进去。

 暖阁内,光线略显昏暗。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未坐在御案之后,而是背对着门口,站在一扇半开的菱花格窗边,望着窗外庭院中几株在秋风中萧瑟的树木。

 他身形消瘦,穿着一件半旧的暗龙纹常服,并未戴冠,只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束发。仅仅是这样一个背影,就透出一股难以言说的孤寂与沉重的压力。

 “臣,周延儒,叩见皇上,”周延儒依礼跪拜。

 崇祯没有转身,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元辅此时来见朕,有何紧急军国大事?”。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对坏消息的预期。

 周延儒心下一沉,知道任何迂回都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