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孙传庭(第2页)
他说的含蓄,但在场三人都心知肚明,“接触”的对象,正是那势不可挡的大夏。
曹化淳继续道:“好在老奴这张脸,在那边的情报局还算是个‘熟人’,几经周折,总算搭上了线”。
“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不敢走漏半点风声。只是老奴万万没想到,此番交涉,那边竟会将孙督师送回”。
崇祯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孙传庭身上。
孙传庭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开始陈述他那离奇的经历,语气平静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陛下,臣当年兵败被俘,自忖必死无疑,亦无颜再见陛下。然则,大夏并未杀臣,亦未过多折辱”。
“他们将臣羁押一段时日后,见臣始终不肯降顺,便将臣释放,并与先前被他们暗中接走的臣之家眷团聚”。
说到这里,孙传庭的声音有些哽咽,他停顿片刻,才继续道:“他们给了臣一家分了田地,道是‘均田令’下,人人有份”。
“臣靠着那些田地,加上家中些许积蓄,在江南还过得颇为安适”。
他艰难地吐出“安适”二字,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这是一种对旧主、对过往信念的背叛。
崇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放在御案上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大夏此举,何其诛心!不杀名将,反而优待,分给土地,让其安居乐业,这比刀剑相加更让人无力。这彰显的是一种绝对的自信,一种超越简单征服的统治智慧。
“既然如此,伯雅你已得安身立命之所,为何还要回来?可是那夏王有何条件?”,崇祯敏锐地抓住了关键,声音低沉。
“陛下明鉴。”孙传庭深深一揖,“曹公公通过大夏情报局联系上臣后不久,臣便受到了夏王的亲自召见”。
“夏王?”,崇祯眼神一凝,“这个夏王是怎么样的人?”。
孙传庭被皇帝这一问,神情不由得一凛,仿佛再次被拉回到那座与紫禁城氛围截然不同的殿堂之中。
他略作沉吟,目光中流露出回忆与审视交织的复杂神色,最终,他选择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开口,因为这关乎国运,容不得半分虚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