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大夏的条件上(第2页)
可如今大明已经失去南方,又因为崇祯指挥失误导致新军失陷南方,大明最后的中流砥柱已然失去。
这就导致中原贼寇泛滥,让在原本历史上被压制追赶的李自成、张献忠等贼寇坐大。
反正占据了中原大半,把大明正统压缩到了一隅,要不是大夏崛起,直接派兵过了江北和贼寇对峙起来,大明可能已经坚持不住。
崇祯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江南膏腴之地已失,中原腹地大半沦丧,九边精锐十不存一”。
“这煌煌大明,如今只剩这北地一隅,兵疲民困,府库空虚,说是苟延残喘都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他话锋一转,提及大夏时,竟带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感到诧异的复杂情绪,其中甚至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服气?
“然而,这大夏与那些只知破坏、杀戮的流寇截然不同,伯雅,你我都研究过他们的政令、制度。他们确确实实让百姓安居乐业,迅速稳定了秩序,其法度之严密,行事之高效,远超朕之想象”。
“朕研究了数年,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治国’一道上,确有独到之处,自成体系”。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对比之下,对起义军的厌恶与不齿溢于言表:“反观那些所谓的‘义军’,除了烧杀抢掠,裹挟流民,可曾建立过一寸像样的基业?
可曾让一方百姓真正过上安生日子?他们做得,连我大明都不如!至少,大明尚有一套维系了二百多年的规矩,能让大部分百姓有条活路。
而他们对宗室更是赶尽杀绝,进行了毫无人性的清算!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如燎原烈火,席卷了中国北方大地。
在这股试图摧毁旧秩序的风暴中,明朝的宗室成员和象征着皇权天命的皇陵,成为了起义军仇恨最集中的焦点,遭受了系统而残酷的清算。
遍布全国的朱明宗室,在起义军眼中,是腐朽朝廷最直接的代表,是坐食民脂民膏的寄生虫。
他们长达二百多年的特权与压榨,积累了难以化解的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