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大夏的条件下

张献忠与李自成联军攻陷此地后,有组织地对皇陵和祖陵进行了彻底的破坏与亵渎:他们挖掘陵墓,纵火焚烧享殿楼宇,浓烟滚滚数日不熄。

 参天的护陵松柏被砍伐殆尽,精美的石像生、碑刻被砸毁。这场浩劫,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对朱明王朝尊严的一次致命打击。

 消息传至北京,崇祯皇帝如五雷轰顶,他身着素服,痛哭流涕地前往太庙向列祖列宗告罪,并再次下诏“罪己”。

 凤阳之火,烧掉的不只是陵寝建筑,更是天下人对明朝“天命所归”的信仰。它向世人宣告,起义军已强大到足以撼动王朝最神圣的根基。

 截至崇祯十二年,起义军以最原始、最暴烈的方式,对明朝宗室与皇陵进行了无情的清算。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场席卷整个社会的阶级复仇与政治象征战。宗室的鲜血染红了破碎的王冠,皇陵的废墟掩埋了昔日的神圣。

 这一切,都清晰地勾勒出明末社会矛盾已尖锐到无法调和的程度,旧秩序正在以最惨烈的方式崩塌。

 也正是这种玉石俱焚的恐怖前景,使得后来崇祯皇帝在权衡利弊时,会对那个至少承诺保留一丝制度性体面的新兴“大夏”,产生一种复杂而无奈的考量。

 崇祯的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想起了那些惨遭屠戮的藩王宗亲。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低沉却清晰:“如此看来,若这江山注定要易主,与其落入那些毫无章法、只知破坏的流寇之手,让我朱氏血脉断绝,不如交给大夏”。

 “至少,这是一个有制度、讲规矩的王朝,或许还能给我朱家,给这数以十万计的宗室子弟,留一条活路”。

 他看向孙传庭,眼神复杂,既有帝王的骄傲,也有身为宗室之主的责任与无奈:“朕这个皇帝,做得失败,守不住祖宗江山”。

 “但作为朱家目前的主事之人,朕有责任,为他们寻一条生路,哪怕,朕心里也并不待见那些蛀虫般的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