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清理蛀虫上

关于生源和费用,他做出了更具体的指示:“生员选拔,首重资质,兼顾公平,可由各村学推荐优等生,经县学考核录取”。

 “对于家境贫寒却天赋出众者,设立‘学田’‘助学银’,以其产出或利息补贴其膳食、笔墨费用,绝不能让英才因贫失学!至于富户子弟,可按比例收取较高学费,以补助学之资”。

 最后,他斩钉截铁地定下目标:“给你们五年时间,到时候本王要看到,大夏每一所县学的在读生员,不得少于五百人!要将真正有才识、可造就的青年,给本王一批批地选拔出来!”。

 秦思源这一系列清晰的指令,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灯塔,既指出了方向,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苏明哲与礼部官员精神一振,虽然深知前路艰难,但大王的决心无疑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和压力。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使命感,他们明白,一场深刻触动教育根基的变革,即将在大夏的每一个县市轰轰烈烈地展开。

 苏明哲与礼部官员又就师范速成馆的选址、学田划拨等具体事宜商议了片刻,见大王再无新的指示,便齐齐躬身告退。

 然而,就在苏明哲准备随众人退出书房时,秦思源却淡淡开口:“明哲,你留下”。

 苏明哲心头微动,立刻停步转身,垂首侍立一旁。

 其余礼部官员则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厚重的书房门被轻轻掩上,将内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书房内重归寂静,只剩下更漏滴答作响。秦思源的目光投向窗外,此时已是九月,秋意渐浓,风中带着凉意。

 他沉默片刻,问道:“登基大典之事,筹备得如何了?”, 还有二十余天,他将在万民瞩目之下,正式加冕为帝。

 苏明哲连忙收敛心神,恭敬回答:“回大王,一切仪轨、场地、人员均已安排妥当,礼部与内府日夜督办,绝不敢延误大典吉时”。

 秦思源“嗯”了一声,刚想再问些什么,书房外传来一阵沉稳而略显急促的脚步声。随即,近侍在门外高声禀报:“启禀大王,秦院长、雷将军、刘院长、常院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