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杨太尉圈地害民,李寨主观河思救(第2页)
李寒笑气得不由得叫出声来!
那老头冷哼一声,“别说是一州的百姓,就是三州,四州,怕是人家都不放在眼里,人家在北岸有近万亩的良田,那些麦子远比人命值钱啊……”
“是谁?哪家亲贵?总不能是皇亲国戚吧!”
李寒笑追问道。
那老人明显也恨这水患的罪魁祸首,此刻咬牙切齿的说道,“是条阉狗!明白了吗!”
许贯忠闻言,立刻明白了,说道,“当朝杨太尉就是此地人,这是他的田地,怪不得没人敢淹!”
“杨戬!”
李寒笑明白了,杨戬就是当地人,这地是他的,这里的官员宁肯淹死一州百姓,也不敢冒着得罪杨戬的风险去扒堤泄洪!
“杨戬!这个阉狗也配叫杨戬!”
李寒笑是勃然大怒,这个奸臣宦官,在朝里兴风作浪不算,还要在地方上祸害百姓,真是可杀不可留!
相比于其他三大奸臣高俅,蔡京,童贯来说,这位杨戬,杨太尉在《水浒传》原著里面的形象其实不是很立体,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戏份,导致他这个人好像比起其他三大奸臣就低了一级一样,似乎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实际上,历史上他才是宋徽宗的“体己人”,作恶多端!
杨戬年轻时在后宫做事,主管后花园,善于揣测皇帝的意思,自崇宁以后,日益受宠,担任知入内内侍省,朝廷立明堂,铸九鼎,修大晟府、龙德宫,他都担任提举官。
宋徽宗即位后,他非常宠信杨戬,任命他为彰化军节度使,最后官至太傅。
因为杨戬很小的时候就做了太监,因为善于揣测皇上的心意,用现在的话叫是比较会来事,成为太监中的主管,深得徽宗的喜爱,就被调到崇宁宫,之后,杨戬的地位及被宠信度进一步得到加大。
他也极力的帮助徽宗实现各种“梦想”,谄媚功夫堪称一流,应该要比其他三大奸臣更高,因为他就是靠着媚上活着的,什么搬运花石纲,大兴土木建造各种宫殿、杨戬都非常积极和卖力。
但这还并不是徽宗最喜欢他的地方,众所周知宋徽宗是一个风流皇帝,据《宣和遗事》中介绍,精力旺盛的徽宗时不时在东京城里逛逛窑子,当时叫瓦肆,而他在宫内平均一百四十多个妃子不说,还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堪称荒淫无度,也不知道这个喜爱道术的皇帝是不是以为自己御女三千可以和皇帝一样,白日飞升啊。
而宋徽宗历史上勾搭上东京花魁李师师据说就是杨戬在中间拉的皮条。
徽宗每次逛窑子大都是由杨戬作陪或打前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是很容易在玩女人方面被进一步的强化的,不管他的身份是皇帝还是别的什么人,毕竟太监对徽宗的寻花问柳的嗜好没有任何的危害,很令人放心的。
由于杨戬办事实在是“贴心”,所以在政和四年,杨戬被宋徽宗任命为彰化军节度使,首倡设皇帝出行的护卫军,以此来巩固他的权力,他的权势与梁师成相等。
杨戬历任镇安、清海、镇东三镇节度使,由检校少保升至太傅,甚至都阴谋动摇太子过。
至于他坑害百姓的罪状,也是数不胜数,有个叫杜公才的胥吏向杨戬献计,制定法令求取老百姓的田契,从甲到乙,从乙到丙,辗转追究,直到没有证据,就推测土地的产量,增加租赋。
从汝州开始,慢慢地扩展到京东、京西、淮西、淮北,搜求废堤、弃堰、荒山、退滩及大河淤塞的地方,都勒令百姓租佃,租额确定后,土地虽被河水冲荡,不能耕种时,租额也不减免,号称“西城所”。
筑山泺是古时的钜野泽,也就是水泊梁山,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百姓,在这里依靠捕鱼为生,杨戬也按船定租税,有违犯的,就以盗窃罪抓起来。
一县一般在常赋之外又增加租钱达十多万缗,按规定,遭水旱灾害时可免税,这里不能免。杜公才被提升为观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