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杨太尉圈地害民,李寨主观河思救(第3页)
这就是和南方朱勔“花石纲”齐名,恶名昭著的“稻田务”!杨戬在京东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区的州县,逼迫百姓租佃废弃的堤堰,还有荒山退滩、河水淤积之处,增收租赋,水旱之灾害也不进行蠲免,当地百姓深受其害。
到了宣和三年,杨戬去世,被追赠为太师、吴国公,李彦接替他的官职,到了靖康初年,宋钦宗才下诏追夺对杨戬所赠的官。
可惜这么一个恶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李寒笑要是见了他,先把他的杨戬名字改了,改成“阿奇那”,“塞思黑”,再挫骨扬灰!
“又决口了!”
就在此时,几个黄河汛兵指着堤坝的方向大喊,李寒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脚下产生了一阵的虚浮,地动山摇!
李寒笑回头望去,但见蒲州城头,乌云压得比城墙还低,空气里浮着土腥味,像是有人把河底淤泥晒在了人鼻尖上。
早就对此情景所麻木的老黄河汛兵一边拿起火折子,一边点燃了一把纸钱,火星子明明灭灭映着浑浊的眼珠说道:&34;龙王收供的日子又到了,烧纸钱送人上路吧。&34;
后雷声贴着河面滚过来,水里带着腥甜的土味,南岸河堤那边麻袋垒起的子堰像发胀的蒸饼般簌簌掉渣。
报汛情的官吏敲着铜锣往城里跑,青壮们光着膀子往漏处填秸料,可裂缝已经撕开了三丈长的豁口,混着苇根的黄水正汩汩往外冒,却已经无济于事,滔天黄水席卷,已经决堤了!
大水直接冲垮了城西牌坊,牌坊的轰然倒塌的巨响惊醒了整座城池。
人们看见河水裹着无数木石从上游直扑下来,浪头翻卷着朱漆匾额和绣楼帷帐。
龙王庙前的千年铁牛在漩涡里打了个转就没了踪影,反倒是河伯娶亲用的纸扎轿子在水面飘飘荡荡……
逃难的老汉被浮柴戳穿了肚肠,抱着孙儿的妇人刚爬上老槐树,树根就被激流啃去了半边……
人们只能往地势高的地方跑,在高坡上,盐碱地上结着层惨白的霜,歪脖柳树上缠着裹脚布,淤泥里半埋着青面獠牙的镇水兽……
大水带来了无数死尸,整个蒲州都飘着死人味,城外的官仓早被冲成了烂苇塘。
那几个黄河汛兵都人指着河滩上横七竖八的尸首嘀咕:&34;都说蒲州人有九条命啊……呵呵……&34;
“走!救人!”
李寒笑一招手,所说出来的话只有这三个字。
当浑浊的浪头撕开堤岸时,李二姐正跪在土坡上给病重的父亲喂从老鼠洞里面抛出来的最后一口麸糠。
结果,还没等喂到嘴里,这口浑浊的洪水像千万头疯牛般撞碎他们藏身的柳树林,裹挟着房梁与牲畜的残骸轰然碾过村庄。
她只来得及拽住小妹的手腕,眼看着父亲枯瘦的身影被黄浪拍飞,撞在了石头上……
好在尸首没有被冲走,这只是一股洪峰,劲力冲到这里就没了……
“爹啊!”
李二姐发出了凄厉的哀嚎,原本这片树林地势还是颇高的,但是水涨之后,水势冲到了这里来,就刚刚那一下的洪峰,至少带走了几百个百姓的性命。
蒲州城外此时飘着极其浓烈的腐臭,洪峰过境之后,泥浆里半埋着青紫色的断手,乌鸦啄食着浮肿的肚肠。
两姐妹蜷在歪脖子槐树下,麻布裙裾沾满黑泥,大槐树皮被灾民剥得精光,露出惨白的树芯。
而在不远处的一处破庙里面,却有着一群人,颇为怡然自得的状态,在破庙那里放了一破庙的薄板棺材,在那里卖起了棺材。
俗话说,“卖棺材的恨人不死”,黄水滔天,死人遍地,这些活着的人根本找不到棺材下葬,入土为安,而他们却完全可以就地起价,发水灾财。
&34;五两银子可换口薄板棺材。&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