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秦的钢铁技术(第2页)

张诚注意到,这面炼铁使用的是一种小型的土高炉,一人多高的炉体,横成排竖成列,宛如军阵一样。张诚仔细看了,这面的燃料也主要是木炭,并没有煤和焦炭。地面上堆放的除了铁矿石还有石灰石,木炭的温度远远达不到熔融矿石的程度。正好奇这炼铁是如何进行的,就看到一个高炉旁,工匠挥动大锤砸碎了陶土的高炉,红艳艳的半熔融金属就暴露出来。工匠用金属铲子将这些半熔融的金属铲起,堆叠到一旁的铁砧上,就开始挥锤敲打。这是锻造?

“铁和铜不太一样,青铜很容易熔炼,铁却始终没办法熔炼成铁水。所以需要用锻打的方法最后成器。”张苍介绍这里锻铁的工艺。

“冰可以融成水,蜡烛可以融成水,铜可以融成水,想必这世界上一切都可以融成水,没有融化,就只是温度不够,也许木炭不能提供足够的温度吧?”张诚淡淡的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张苍点头。

“我们在上郡使用煤来取暖和生火,似乎煤的温度比木炭还要高一些?”张诚说。煤炭的温度当然比木炭高,焦炭的温度比煤炭高。这些在后世都是常识,但是在这个时代却不能用常识的方式直接说出来,张诚只能用这种半是猜测的口吻,透露这样的信息,能不能采用煤来炼铁、能不能发现焦炭,那就要看这个时代工匠们自己的运气了。

“去找煤炭来试验一下,看看用煤炼铁是不是能更快一些,效果更好一些?”张苍立刻吩咐。

炼铁作坊这面,显然还保留着匠人个人技艺为核心的工匠操作的氛围,半凝固的海绵状铁块被从破碎的炉具中取出,就要依靠有经验的工匠进行锻打才能最后成型。在巨大的工坊里,无数匠人在专注锻打手中的铁器。如果铁器温度降低变成黑色,他们还会把手中的铁器放到炉具中继续加热到通红,然后继续锻打。不同匠人在不同工艺阶段操作,一眼望去,约略可以看到锻打铁器的全部过程。

走过一个工位,张苍从一只陶缸中取出一根铁条,给公子扶苏看:“这就是剑胚,三十次折叠锻打后,就变得坚硬柔韧,只要研磨锋利,甚至能切断铜剑和甲胄。就是可惜,只能这样一件一件锻打,生产速度太慢,产量也太少。只能配备到少数精锐。”

历史书中记载,说战国时期已经有铁器,汉代铁器普及。但是在秦代,这个战争能力发达的国家,百万军士,使用的武器主要还是青铜,以大秦的军工生产,最终普及的也只是青铜武器,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这个时代熔炉的温度不够。只有青铜可以大规模熔炼,并且直接模具化生产和流水线加工。提高熔炉温度的方法有很多,使用焦炭能将温度提高一倍以上,就不光能熔炼钢铁,甚至可以制造玻璃了。使用风箱和鼓风机,可以提高熔炉中的空气量,让燃烧更充分,也就能实现更高的温度。风箱不是什么复杂的工具,知道结构,木匠和皮匠一天可以制造很多。而如果使用电炉来冶炼,温度可以更高,提炼的金属纯度更高。电解法熔炼,更是能将钾钠钙镁铝这类活泼元素提纯成为金属。当然,电炉电解在这个时代还只能是空想,没有电什么都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