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战争是推广商品的最好平台(第3页)

从咸阳回来的这几年,光一个独轮车就闹得张诚无法分身。在张诚头脑里的技术体系中,有一个长长的名单,但是一方面很多内容都只能等到乱世不受管控的时候才能展开,还有很多也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眼下张村不缺物力,可是人力就实在捉襟见肘。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诚除了推动上郡地区的农业技术革新、扩大第一车辆厂的规模、完善手套厂生产、扩大蜜蜂养殖之外,并无什么大的动作。连砖厂和焦炭生产的事情都弄的不死不活。

连造纸术这么重要的事情,张诚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操作一下。和张苍、欧冶子渊的书信往来,一直还都是使用昂贵的丝绢进行。当然,贵也不怕,谁让张诚现在有钱呢,问题就是吧,这个丝绢用来写书信,手感不那么好。

这些书信往来的一个特点是,整个通讯的内容见不到一个汉字。所有内容都是各种图样和习题,张苍和欧冶子渊体谅张诚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所以干脆一个篆字都不写,只是画图、列算式。而张诚回复的内容也是同样风格。好在双方的认识水平都足够,一张图、一个算式,就胜过千言万语,几年下来,双方通讯的内容已经几乎涵盖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全部章节,和初等代数的大部分领域。这些通讯内容,稍微加上文字说明就可以成为一个学科的经典着作,而编辑这样的着作,张诚觉得张苍和欧冶子渊可能更适合。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工程师,所长在设计和工程,而张苍这样的人本就是了不起的学问家,能独立编辑九章算术的人,再编写一门代数学,没毛病。至于欧冶子渊,门下有无数徒子徒孙和一整个学派,就更有能力编写一套几何学教材了。等到这两本书完成,张诚觉得自己就到了开设一所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的时候了。

在这种忙着赚钱,无力从事科研和学术的悠游岁月里,不知不觉张诚就到了12岁,之前大将军蒙恬和张诚有过一个约定,要张诚满12岁就进军营做蒙恬的侍从。这日子近了,张诚的好日子也就快结束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