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浮桥(第3页)

 好半天才有人想清楚皇后的小姑子是赵芃。众人不禁莞尔。

 “朕租下你一层酒店。朕不在的时候,就由皇后居住,宫女都留下、内侍也留一部分。回头内府向巩侯结算酒店费用,皇后用度朕自会拨过来。”皇帝的表情有些难看。

 “陛下,周末的时候,我会带着弘毅回长安看您……”准备留下来陪读的皇后殿下这样回应皇帝,算是保留了部分皇帝的颜面——皇后只是不忍心和儿子分离,并不打算和皇帝离婚。

 同时,每个星期有五天,皇帝可以不用问皇后,自己该睡在谁身边。

 -----------------

 居然有读者提前猜出来我要用浮桥!气死偶了!

 作为无系统工业题材的小说,最基本的尺度就是,技术不能超出时代许可。你得讲道理。

 浮桥技术同样没超出本书时代技术限制。甚至不需要穿越者张诚的加持。

 浮桥最早记载在诗经:《诗经·大雅·大明》:“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讲的是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桥。

 秦国人也不是不熟悉浮桥,秦景公的弟弟逃亡晋国,在黄河上建浮桥,带了千辆车拉着巨额财产逃亡。

 目前江西赣州的木浮桥建于宋代,长度496米,使用了八百多年。比韩信的浮桥只短了几米而已。

 江西赣州古浮桥,宋代建造的,用了八百多年你敢信?

 韩信用浮桥,采用木船、木板,连接物用的是竹缆麻绳。连铁链都没用上。秦代的技术完全可以支撑,连张村技术都不需要。

 九指在构架情节的时候,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总是放在前列的,不会胡说八道从衣袋里随便掏出一个新鲜玩意。

 你们看我到现在连铜帽子弹都没弄出来,问就是我搞不定雷汞底火!当前化学技术很初级,徐福只搞定了氨气相关的几个技术。路还长着呢。

 但是每项技术作者也不会浪费,我的读者应该注意到技术的关联性了……

 这就是我构建的一个有限技术但生机勃勃的世界啊!

 ---

 追读催更别忘记呦,咱家五星太少了,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宝子们翻到最后一页,把五个星星点一下好不。

 以前写过书评的,还可以加评。看到现在加书评的,系统会给高分。

 分数一直上不去,平台也不给推流了,拜托了宝子们,只有你们动手才有效果,九指认真写书,您给个五星书评鼓励一下,咱也火一把呗?书越火我就越勤快。上量我就敢拼命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