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儒家的看法(第2页)
“人死就没有鬼魂了,因为我们从来没见过死去的人能够回来的,所有那些为死者如何如何的殉葬理由,本质上都只是活人的借口。要么是为了威慑他人,要么是为了谋夺财产。没有任何实证能证明人殉有效。所以中原各国早就已经取消了人殉和人牲。”
“战国时代,帝国人君不仁,行为残暴,都可以成为邻国征伐的理由,如今我皇帝临朝,四海之内有人行人祭、人殉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应以天兵征伐这样的蛮族,犁庭扫穴、灭其苗裔,永绝后患。”
“秦法六尺以下免刑责的规定……”廷尉府的官吏提出疑问。
“吃人者,就是失去人性的人,也就不是人了。臣下认为,非人不适用秦法……吃过人肉的人,譬如人养狗,你日日喂养它吃米粮,狗也可以长大,并且温顺如羊。但是如果有一天这只狗吃过血肉,你再喂米粮,它就绝不肯吃,而且就会变得残暴凶戾……就恢复了狼性。吃过人肉的孩子,就已经不是无罪的儿童……任何对人肉味道有体验记忆的人,处死他们就是这世间最大的善行!”
叔孙通自有一套逻辑,大儒最擅长辩经,只要你给他一个暗示,大儒能顺着你的要求,讲出无可辩驳的道理来。
众人都知道,叔孙通因为刺杀刘盈的行为,在儒林中早已败坏了名声,他在朝堂上的价值,只剩下帮助新皇的一切行为找理由。
扶苏蒙恬关系之密切,人所共知。百越之征是新朝规模最大的战争,这一战事实上并没有得到朝廷的一致支持。扶苏和蒙恬用先皇遗愿的理由开战、赵杏儿用巩邑和河南地出产作为军事支持的背书,只不过暂时压住了朝中的反对。
但是随着战事开展,这一战必然会有更多的消耗、会占用更多资源。一旦在任何一个战场上出现损失,也会引起朝中争议。
除了惩罚叛将、收复南海三郡这样表面的理由,这一场战争还需要更有力的支持,要得到来自朝廷和民间的认可,认同国家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战争中去,认同国家要展开一场和岭南蛮荒之地可能持久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