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越南的安阳王

象郡之所以叫做象郡,就是因为这里盛产大象。

 

赵佗自封为南越王,号称自己是南方蛮夷大长。但是政权核心主要在番禺-合浦一带,也就是南海郡和桂林郡两郡。即便是在这一区域,赵佗也远远称不上是完全掌控辖区,拥有完善的行政管理能力。幅员万里的百越地区,并没有多少称得上是县的治所,也很少有人民聚居之地。大部分越人仍然生活在深山河流之间的村落之中,既不服徭役,也不缴税赋。

 

更西面的象郡,赵佗的控制力更弱,这里是所谓瓯骆地区,越人比例更高,赵佗在这里只有象征性的衙署,很少的军队和官吏。这是南越国的边疆地带,是移民与土着杂居的边疆,瓯骆有自己的王,是为安阳王。

 

百越地区所谓的国家,和大秦这样的国家并不是同样的概念,甚至也不能和战国、春秋的国家概念相提并论,百越的国家,往往只是一些稍显强大的部族的自称,最多只有世系传承的头领,但是没有功能完善的朝廷,没有成文的法律,也没有完善的税收徭役系统。从中原文明角度看,这些百越之王,不过是一些原始部落而已。

 

瓯骆的这个安阳王,是百越之王中相当强大的一位。据说安阳王的先祖是蜀人,这一支蜀人进入瓯骆后战胜了原本在这里的文狼人的雄王世系首领而立国,自立为安阳王。安阳王在后来被称为是象郡的这个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辖区人口也超过三万户十万人,有组织就有能力,安阳王的影响就覆盖了瓯骆周围相当大的区域。

 

赵佗向西的扩张,到了瓯骆这里就遭到相当大的抵抗,因为远征军数量和后勤有限,难以继续南方秦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双方陷入了僵持。

 

这场征战的结果,最后以非常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和亲来解决——赵佗的太子赵仲始迎娶了安阳王的女儿媚珠,安阳王和南越王赵佗互相承认对方国家和政权的合法性,并约定彼此在军事上互相援奥的姻亲之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