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九指神盖
第136章 码头上的秩序
游侠朱家在楚地接受了田仲的招待,待了一段时间,觉得楚地荒僻,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就辞别了田仲,回到北方。
朱家没有回齐地,更没有去长安,虽然在齐地和长安自己都认识一些贵人,但是上次淮阴侯遇刺事件之后,朱家是不想,也不敢回到长安了。
很危险。
细细思量一番,朱家决定去巩邑。
巩邑是天下富庶之地,有富裕的地方,就有不公,有不公,游侠就有事情可做。
本来想去巩邑找一点事情出来。
但是巩邑的工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倒也不是说工坊只接受来自张村的居民,而是说,工坊对技术有要求。
连三视图都看不懂的人,就不要想在工坊里找什么事情做。
而巩邑的工坊虽然工作很危险,日常也是有伤亡的,但是伤者或者死者的家属,从来没有闹事的,对生死简直看淡。
难道就不知道,可以闹个事,从工坊多捞一些好处吗?
不过也确实打听到,工坊对伤亡的抚恤还是非常厚道的,甚至比朝廷给士兵的抚恤也不差到哪儿去,甚至照顾的更加细腻。
这是朱家所不了解的规则。
而且,巩邑隐隐似乎有很特别的组织,工坊的工人经常还会编列到民兵里训练。
也有江湖人士来到巩邑搞一些勾当——窃贼、盗匪、拍花子拐卖儿童的人贩。
朱家亲眼看到一个拍花子的,在巩邑被从街头打到街尾,最后都没了人形。
太惨烈了。
巩邑没有城墙,又如此富庶,也难免引得盗匪眼热。
朱家也亲眼见到,某一个夜晚,一队马匪窜入巩邑欲行劫掠。
结果就是工坊守夜人发现,敲起了钟,然后整座沉睡的巩邑就灯火通明,工坊的民兵从枪柜里取出了枪,守夜人在街上拉出了绊马绳,整个巩邑的居民男女老少都走上了街头,有拿着镰刀的,有拿着菜刀的,还有拿着擀面杖和笤帚疙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