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掀桌
新朝廷大部分部门,都是由政法系的学生充任中低层官吏。只有御史府,因为御史的工作并不需要政法经验,加上新朝廷的政法干部需求太大,扶苏手中的人也不足,御史府就基本保留了前朝的班底。
扶苏登基之初,各个衙门都在观望新朝的动向,御史府也相当安静,结果随着蒙恬南征,扶苏感觉到御史府最近的小动作就越来越多。
在始皇帝时代,御史这个部门本质上是一个文件处理机构,来自全国郡县和各个衙门的信函、账册、档案送达朝廷,要先由御史府进行收发,规范文字内容、按照轻重缓急次序排序,给出初步处置意见呈送丞相,丞相才是百官之长和行政系统的核心,丞相根据国家政策方向,对所有呈送的文件给出意见和反馈,再上呈皇帝过目签批,这些处置才具有合法性。
在这个过程中,御史并不具有独自处置文牍、批判评价地方郡县和朝廷各个衙门的权限。
虽然在一些朝会上,侍御史也有参加朝议、发言讨论的权力,但是在这些讨论中,所谓的御史参与朝议讨论,主要职责体现为对纷乱的朝议进行梳理,将空泛和有歧义、充满情绪的各种讨论内容规范为理性的、清晰的文本。说到底,仍然是文本处理职能。
天下文本都汇总到御史府,御史府就额外承担了保守秘密的职责,进入御史府的文件,要遵守严格的文件处理纪律和次序,各种文件仅限于过手的部门人员阅读和处置,不得带到御史府外进行讨论。
这一次,来自南海郡的这份报告,核心内容是针对百越地区执法原则和执法标准的讨论,地方司法机构急需得到皇帝定调、廷尉府的执法标准指引。结果御史府拿到这份报告后,既没有直接上呈皇帝、也不曾找廷尉府商议通气、更不曾知会丞相,而是把这份报告扣下自行讨论,又自行搞出这个指向南征军的调子,御史府当然可能会辩解这只是一次工作疏失、年轻的侍御史没有经验之类,但是如张苍这样柱下史出身,在御史府泡了半辈子,又亲任过计相、丞相的人,这就是御史府故意在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