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秦糖业(第2页)
“陛下在岭南设置皇家糖厂,榨汁熬糖,货通四方……”
岭南的土地都变成甘蔗田,岭南的土着都变成采蔗工,控制住土地和人口,岭南还有什么变数?
“所需极大啊!”扶苏叹息。这个策略看起来说得通,但是涉及到的土地、人口、工厂的投入、物流运输,还有商贸的风险。
“按照一亩田8000斤——80石,出糖率一成,加上燃料和加工费用,也不用算制糖成本,一石甘蔗60钱,臣下在桂林县建设制糖厂。陛下有多少田亩,臣下的诚记就采购多少,年初给一成定金,出糖后结清费用。”张诚饮一大口米酒。
一亩地收成5000钱,确实比稻麦收成都要高得多,种甘蔗的农民,买荆楚运过来的稻子,确实能吃饱饭。
赵杏儿已经开始掐指计算每亩成本、物流费用、零售价格、获利几何。不敢声张,连吸冷气都不敢。
“一石甘蔗100钱。”皇帝说。用眼角瞟着张诚,看张诚的反应,自己砍价是不是太凶残了一些?
张诚做了个深呼吸的动作:“陛下这个砍价有点狠,那么榨甘蔗的渣滓归臣下所有。”
“自然……”皇帝点头,虽然心知张诚要这甘蔗渣也必然有变钱的方法。又沉吟了片刻:“制糖厂皇家参股,5成股份!”
“臣请陛下实施专利法,臣要申请制糖技术专利……”张诚也假假的开始讨价还价。
“土人出山采蔗,人口聚集,为防止闹事,需有人弹压……”蒙恬插话。
“组织执法队,种植、开采季节进行弹压……其实诚记真金白银给钱,采蔗工人就不会闹事。”张诚说。
“桂林侯坐收田税商税,比太尉这个两千石的俸禄可要多得多……”张诚笑着说。
一场小小的宴会,到最后变成了一个财会人员的计算现场。张苍赵杏儿扯过好多纸张,在地图上规划甘蔗种植区、计算第一阶段开荒种蔗计划所需的土地、人口,估算每年采蔗收入,估算糖厂产量。
最后得到的数字,连赵杏儿都觉得看不下去了。
“这笔钱不能全由皇帝出,也不能全由皇帝内库收,还是由国库出资,收入归国库好一些。”张苍的眼睛也开始红了。
规划中的甘蔗田,大部分是新开辟的荒地。名义上是皇家所有。种植工采蔗工只不过是临时的劳动力。三成工钱足矣。诚记应诺的一石百钱的收购价,七成是地主所有。如果土地国有,那么在采蔗这一项上一年的收入,已经是全国租税的几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