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秦糖业(第3页)

这么大一笔钱,不可能都让皇帝拿走,丞相要替朝廷争一下。

“朕取三成……”看到这么大的数字,扶苏皇帝也冷静不下来,强调内府有钱,内府花得起!

就皇帝占股份是两成还是三成这个问题,皇帝和丞相在席间展开了亲切的交流,风姿高贵的扶苏皇帝难得爆了粗口,而大儒张苍也失去了风度,脖子都变粗了。

蒙恬发着呆,他关注到的是,这么多甘蔗田,需要的劳动力也是极大的,靠土人根本解决不了,是不是把汉末的退伍兵送一些去种甘蔗?

赵杏儿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放在几案不能说是假的,主要问题是,这糖的零售价格,都是张诚随口胡说。难道糖的价格真能和麦子一样?要知道一斗蜂蜜的价格都已经千钱。这甘蔗糖的价格再低,也不会少于百钱。一亩甘蔗出糖800斤,就是8万钱。真正的巨利在制糖、贩售这部分。种地才能得几个钱,值得皇帝丞相跟狗抢骨头一样争来争去?

如果大秦百姓,每个人每年吃半斤糖。三千万人,一年要吃掉一亿八千万斤糖。总价格就超过百八十亿……

要疯了。

讨价还价的结果,是形成了所谓“大秦糖业总行”的规划:

岭南开辟的荒地甘蔗园,朝廷占七成,皇家占三成——反正都是无主的土地!其余有主的农田,朝廷鼓励种植甘蔗、朝廷要求岭南耕田以每亩8000斤甘蔗的产量征税。二十税一,没有稻田能交得起400斤甘蔗的赋税。

桂林制糖厂的股份,国库占四成,皇家占两成,诚记提供技术和管理占三成,桂林侯蒙恬占股8厘,参与本次会议的丞相张苍也不能被孤立,右丞相张苍占股2厘。

作为攒这个方案的人,张诚独家获得甘蔗渣的处理权。

“巩侯,这个制糖厂的投资,要多少?”谈到这里的时候,皇帝才顾得上问一下这个宏大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说是占股,那都是要真金白银掏钱出来的。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出一个名头就占股两成。

“一万万钱。”张诚笑着说。

除了赵杏儿,每个人都倒吸冷气,感觉自己的钱包要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