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冬季用品

手炉并不是一种新鲜玩意儿,在金属制作的手炉里添加燃烧的木炭,就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温暖。


 只不过,由于手炉是贵族之家的专属,制作工艺就相当繁复,要有造型,雕花,甚至还有金银镶嵌。在相当长时间里,手炉都是一种奢侈品。


 但是给军方使用的手炉,用户是普通的大兵,则一切额外的装饰都无必要,最少的材料,最简单的工艺流程,能够满足冬季北方野战手足取暖,就可以了。


 张诚给蒙恬的勾画,就只是大致设定了这个行军手炉的尺寸外观。至于其构造、材料,张诚也并无任何想法。


 并没有无所不能的工程师,让张诚来设计一款行军手炉,不见得会比古人强多少。但是巩邑还有一所理工大学啊!巩邑理工最大的院系就是机械系,那么多牲口……啊不,那么多学生,不用白不用嘛。


 所以张诚急急返回巩邑,先找了李灵和赵芃开小会,韩信东征军队的几款军需品,都需要重新设计制作,东北地区冬季气候有多残酷,历史上冬季在朝鲜半岛用兵有多麻烦,别人不知道,张诚还是知道的。


 这几款军需品都不是巩邑正常的商业计划的一部分,酷寒环境下的用品,是一个临时课题和项目。张诚争取到军方的订单,但是自己没有精力放在这上面,这份工作交给商人和弟子们去做好了。


 李灵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项目立项和管理的经验,手炉、防寒鞋、防寒服之类的项目,只要说清楚要求,交给李灵可以保障按时顺利交付。这样自己就能把精力和一部分优秀工程师抽出来,专注在桂林县的制糖厂项目上,毕竟那个项目才是大头。


 赵芃倒是兴兴头头的。北方保暖冬装一直都是空白。历来大多数人只能靠硬挺,中产之家能穿上羊皮筒子,贵人能穿上丝绵的袍子,还有羊毛絮的被子来保暖。但是普通平民的日子过得就太煎熬。赵芃甚至见到过用干草为絮的平民冬装,甚至有一些村落,农人连冬装都没有,一家人有一套能保暖一点的衣服用来冬季出入家门,其余人就躺在屋里的干草堆里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