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九指神盖
第34章 肉包铁(第3页)
但是目前的国策,是要征剿匈奴,在扶苏皇帝这一世,全面解决上千年都没解决掉的北方游牧文明对农耕区的骚扰掠夺问题,为大秦万世奠定一个太平。以守为攻的战略和战术就不再适用。蒙恬对张诚的要求就是:用你机械的能力,让我们的部队追得上匈奴的骑兵。
在内燃机的动力下,这不算是一个问题。但是全面提高秦军的机动性能,技术和产能都是挑战。
最终张诚采用了分包的办法,公开了双轮摩托车的技术标准和标准结构,巩邑内燃机厂提供摩托车马达,小作坊也可以自己手工生产和装配部件。
一些有志向于此的巩邑技工甚至车间主任辞职下岗,搞起了摩托车作坊。品控在线的摩托车作坊迅速赢得了军方的订单。在诚记资金扶持和军方订单的双重激励之下。北方的代郡成为大秦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在对匈奴战争期间,面向军方出品了数万台摩托车。
这些摩托车性能好、持续运行稳定、速度快、通过性好。在草原上摩托车比战马还要可靠。加满油的摩托车轻易可以跑上1000里,而再好的战马连续跑200里就要口吐白沫,如果不休息散热,战马很快就会累死。
军用的摩托车很快发展出多种用途和形态。一车双人是最常见的用法。一个驾驶员,配一个射击手,可以追逐敌军骑兵一路射击。枪弹声音会吓坏战马但是不会吓到摩托车。
一个小厂研发出一种带挎斗的三轮摩托车,虽然售价比两轮车要贵一倍,但是挎斗车乘员三人,运载能力更强,战场上有更多的功能,这个厂很快就发达了起来。
摩托车再好,自身的安全性终究还是问题。被戏称是肉包铁的摩托车造成的事故和伤亡也相当严重。对匈奴战争期间,因为驾驶事故致死的乘员数量,远远高于被敌人武器所伤的乘员。这也成为军方烦恼的一个大问题。
张诚把摩托车的生产丢给了民间作坊,自己则专心强化四轮汽车的生产,除了拖拉机改装的装甲车、拖曳用的车辆以外,箱式汽车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