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四段:人才的培养与竞第646章 人才战略的觉醒(第2页)

 

这句话让空气瞬间凝固。李阳沉默良久,调出一份对标企业的薪酬报告:“我知道问题在哪。”他指着某互联网大厂的薪资结构,“他们的研发岗平均年薪比我们高42%,期权激励覆盖到90%的核心员工。但这不是放弃人才培养的理由,反而说明我们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搭建成长体系,也要重构薪酬架构。”

 

第二天清晨,李阳出现在车间早会上。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谈业绩,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在工人中间:“张师傅,您带的徒弟小周进步很快,有没有想过系统学习智能制造管理?公司可以送你去德国进修。”老张粗糙的手掌在工装裤上蹭了蹭,憨厚地笑:“真的假的?我这把年纪还能出国?”

 

这个场景被拍成视频在公司内网传播后,咨询电话打爆了人力资源部。李阳趁热打铁,推出“星耀计划”:从各部门选拔30名潜力员工,由高管一对一担任导师,提供海外培训、参与核心项目的机会。但他心里清楚,光有成长通道远远不够。

 

在薪酬改革研讨会上,财务总监捏着报表叫苦不迭:“李总,全面涨薪至少需要增加5000万成本,现金流根本扛不住!”李阳却调出股权激励方案:“我们把涨薪和股权绑定,核心人才的薪酬包中,40%以期权形式发放。这样既能降低短期压力,又能留住长期价值。”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当首批“星耀计划”名单公布时,落选员工的不满情绪在茶水间蔓延。有老员工直接冲进李阳办公室:“我干了十年,比不上那些毛头小子?”李阳没有解释,而是带着他走进新成立的“人才发展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员工能力雷达图,从专业技能到管理潜力,每个维度都有详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