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璃院繁星喜欢潮汐龙的利普顿

第五段:社会观念的变第673章 地域文化的崛起

七月的云南,骄阳似火。李阳站在大理周城的青石板路上,看着白族妇女们坐在庭院里,手中的棉线穿梭如蝶,靛蓝色的染缸泛起层层涟漪。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染料的清香,墙上晾晒的扎染布随风飘动,宛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市场调研报告里的数据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地方特色文创产品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达45%,非遗手工艺品类的搜索量同比暴涨300%。

 

\"这不是简单的布料,是千年文化的载体。\"李阳在与当地工坊主座谈时,轻抚着一块刚染好的扎染方巾,\"但分散的家庭作坊模式,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工坊主们纷纷点头,年长的扎染传承人叹了口气:\"订单多的时候,交货期根本赶不上,质量也参差不齐,好不容易积累的口碑又砸了。\"

 

回到公司,李阳立即召开跨部门会议。大屏幕上,对比图格外醒目:左侧是精美的扎染制品在电商平台热销,右侧是客户投诉\"货不对板延期交货\"的留言截图。\"地域文化是金矿,但开采需要新工具。\"他在白板上写下\"标准化+手工精髓\"几个大字,\"我们要让传统技艺既保持温度,又具备现代商业的效率。\"

 

合作初期,矛盾频发。当企业派去的质检人员按照现代标准要求扎染图案误差不超过2毫米时,老匠人们当场放下工具:\"手工活哪有这样量尺寸的?机器做的才规整!\"而市场部反馈,消费者对高价却\"不完美\"的产品接受度有限,首批上线的扎染围巾退货率高达35%。